http://s9/mw690/ae448939tdd64ef6184c8&690
无意间想起很多年前清宫剧很火的时候曾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少年天子》,那时还在上学,和寝室同学一起
看得相当痴迷,非常喜欢霍思燕扮演的董鄂贵妃乌云珠,觉得她身体轻灵得就像一片雪花,乌溜溜的眼眸像养在深山灵泉里的黑玉,让略显怯弱的面庞令人怜爱不
已。那时已经看过好几个版本的电视剧有关顺治和董鄂贵妃的恋情,不管电视剧怎样演绎,总会让同寝室的几个女孩子神魂颠倒的魔那么几天。
谁不爱这段恋情的荡气回肠,凄美哀婉呢?当年轻的顺治帝在董鄂贵妃死后不到一年突然驾崩后,全天下
的人都情愿相信他和她之间的炽热纯爱。顺治帝的驾崩很神秘,清史里对这个开国帝王的死记载寥寥数语,民间和史学界的猜测和推论也很多,然而善良的人们还是
宁愿相信他是出家了,或是为了她的死哀痛过度而去世了,谁不希望在心中呵护着这段古今少有的旷世绝恋呢?
是的,大家都不得不被这样的恋情吸引,被一个尊贵如神的男人深爱着,这个男人拥有天下所有的财富,
他是无数女人的梦想,而他,独独只钟情于一个,为了他爱的这一个,他可以抛却他原本拥有的一切!——这个被他爱的女人,极万千宠爱于一身,应该幸福到了极
致,她的幸福足可以超越生死——谁不愿意这样认为呢?传奇故事说到了极致总会纯美得惊天地、泣鬼神。
然而她真得幸福吗?她肯定是个非常美好的女子,不然顺治不会不顾一切要留她在身边,不会在她入宫四
个月后,便进为贵妃,甚至两次为了她要废掉皇后,顺治对她,已经爱到对一切利害不管不顾的地步了。而她,在这样强势的爱面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那个
年代,曾经身为有夫之妇的她,首先就会承受着这份有违世俗伦理的恋情带来的沉重枷锁,她的心里,肯定充满了罪责和惶恐。入宫时她才十八岁,去世时她仅二十
二岁。他们俩只“爱”了四年。
她用“贤德”殷勤回报着顺治的爱,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岔二次废后,是立自己为后时,苦苦为皇后求
情,以死相谏。为了表示谦让,她甚至称皇后为“母”;皇后生病,她“五昼夜目不交睫”。皇后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象是她的亲妹妹死去了一样。对于其
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她还抚养了承泽郡王的两个女儿和安王的一个女儿,照料这三个小姑娘无微不至,如同亲生的
一样。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她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结果,她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
来,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她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
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
如此的操劳、谨慎、惶恐,她的身心所承受的沉重负担可想而知。于是我在想,在那个年代,一个少女面
对两个强势男人的爱和其中一个男人的死,面对强势的封建伦理纲常,面对深宫里莫测的钩心斗角,她感受到的是什么?她根本无从选择,她只能靠这样超乎常人的
“贤德”保护自己,让自己存活下去。这样,她还有多少余力来体会“爱”的幸福?或者,这份世人眼里金贵无比的爱,到底能带给她多少生机?
事实证明,这个全天下最尊贵的男人的爱,在她的生命里根本算不得什么!她对于他,也许是生命中最亮
最温暖最美好的因素,她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贤妻,我想,如果他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只留下她,他依然会幸福得活着。然而他对于她,
却算不得什么,我想,如果她像他那样爱,那么这份爱会成为她活下去的力量,只要他在,她就不会那么快死去,她肯定不会死得那么快!都说她是因为孩子的夭折
哀伤过度死掉的,在那个时候,孩子夭折是常见的事,顺治帝的孩子,存活下来的14个亲生孩儿,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她那么年轻,他那么宠爱她,她还有很多
机会再次有孩子。然而,仿佛她把自己的命悬在那个夭折的幼嫩孩儿身上,孩儿死了,她再没有生存下去的希望、精神和能量。他的爱,根本无法成为她活下去的理
由,他的爱,没有带给她活力和生机,反而带给她沉重的负担和死亡——这是顺治之所以那么内疚的原因吧?
顺治帝在宣布“驾崩”前,历数了自己十四条大罪告昭天下,这十四条几乎揽括他身为帝王以来做过的所
有政绩,仿佛他身为帝王从来所做过的全是大错,仿佛他身为帝王本来就是错。这十四条罪状里,当然不可能包含他永远无法倾诉的真正的痛苦,即便是全天下人谅
解了他接纳了他,他也无法谅解和接纳自己,因为她,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