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春天,疗愈的陪伴
(2013-04-15 11:21:24)
http://s15/bmiddle/ae448939tda61eb85cc3f&690
(“陪伴”是很美好很深邃的一个词。)
北京人说的春脖子短,果真短到我都来不及去看花,便已是杨柳依依了。
——只是感叹,没有感伤;只是突然醒悟过来,原来不知不觉,便到了4月中旬。
3月末以来,培训和学习太多,忙忙碌碌,马不停蹄,有许多触动、感悟、领会、展望、幻想、感动和震撼,我整个人,一直处于紧张、兴奋和疲惫之中,再加上今年春季过敏很严重,一直在吃药打针,打针吃药,这半个多月,内在和外在都在翻滚沸腾,终是难以安静。
待到上周天,瞌睡了十六个小时,下午近四点的时候,懵懵懂懂的爬起来,出门去觅食,才发现空气清新得发绿,于是,在那一刻,我松软下来,宁静下来,只是陪伴着自己。
“陪伴”是很美好很深邃的一个词。我学心理治疗以来,一直都在学习如何“陪伴”我的来访者,到如今,越来越体会到其中意味。
好的“陪伴”,会产生奇妙的疗愈作用。典型例子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和来访者的对话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嗯”,“嗯嗯”。但是,很多人,包括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都在罗杰斯的“嗯”,“嗯嗯”以及简单的重复和共情中症状得到缓解,内心变得平和,并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最开始,我不明白这一切怎么产生的。因为像我当初初学,如果照搬这样的方式,结果很可能让来访者感到愤怒和无助。
然而,到如今,当我懂得了“陪伴”的真正意义,我明白了,有些人的“嗯”,“嗯嗯”传达出的是不自信、漫不经心、隔离;而有些人的“嗯”,“嗯嗯”,传达出的是全然投入,全心关注,信任,理解和全然接纳。
当罗杰斯在“嗯嗯”的时候,必定他的整个人,他的眼神,他的肢体语言,他从内而外都散发出温暖柔软的气息,来访者和他在一起,就会觉得安全,被关心,被懂得,被接纳,被爱。因此,罗杰斯是用他自己去疗愈来访者,而不是语言,或是其它什么技术。
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一个人,去了解另一个人;去了解他此时此刻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不去评判,不去刻意推动或塑造;只是跟随他的需要,在他的左右,在他的身旁;让他觉得随时都有支持,可以依靠,却不刻意去帮助和灌输;让他放心说话,放心做事,放心感受,放心思想,放心渴望和追寻,因为他的一切,在此时此地,于另一个人来说,都是可以被理解的:这就是陪伴的含义。
陪伴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灵魂深处相遇,他们共渡一段时光,共经一段旅程。
一个人要“陪伴”另一个人,他必须信任他,爱他,也信任自己和爱自己;他必须怀抱着对人和人性的根本信任。相信心灵自我疗愈的能力,相信人心向善的本能。
就像最近的一次来访。
我专注的看着她;当我的手,不知不觉,轻轻做出一个和她类似的姿势;她在说自己终于感到内心的种子发出一棵小嫩芽的感觉;而我们的手,不知不觉,共同翻转,就像在空气中轻轻握住一个柔软的东西;“嗯”,我点头,我的内在本能的回应她,她的眼泪便涌出来,但是她的嘴角却微笑着。
“你又开心又伤心……”“是的,是的!这种感觉就像种子发芽……”“嗯,我懂……”
她能感受到,自己真的被懂得,自己的整个历程有多艰辛,又有多值得庆贺和叹喟。
这历程,我陪伴在旁,从去年到今年。如今,她学会了爱她自己,信任她自己。
我和她都说不清楚究竟做了什么,但改变就是发生了,就像她说的,种子发芽了。
我疗愈着她,而她也疗愈着我。或是在这陪伴中,我们各自疗愈了自己。
于是,当我春困醒来,漫步到家附近的小公园里。独自散步,沉默,漫无边际的遐想。
天空和树林,围绕成一个透明的屋子,把此时的小公园装在里面,让人觉得安全,而且精巧。我信步漫游到一棵梨树下,手轻拂树干,梨花便舒舒的坠落下来,落到嫩绿的细草之间。
我想到科胡特《自体的分析》中,幽默的话:“治疗师不应该像公牛一样,闯入一个有价值的,或许富有创造力的,个人精致的精神平衡的瓷器店中。”
精神分析也好,人本主义也好,或是别的什么治疗也好,最终都走到了相同的路上,相同的点上,那就是处理“来访者此次此地的脆弱”。
“细心呵护,而又从容不迫。”科胡特这样形容好的陪伴,真是妙极。看似简单的要求,却暗含矛盾机关,做起来却非常难。要达到这样的状态,治疗师本人会是怎样一个通透,温暖,豁达,丰富,细腻的人呢?
就像今天,我终于可以在梨花的开落中漫步,,有闲闲的读库切的《青春》,闲闲的敲一些文字,在小炉子里炖上银耳和雪梨,炖出金黄清甜的汤汁。
我便是这样陪伴自己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