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菁华于初:同样于北京和成都之间漂泊和回归
(2013-02-20 16:56:53)
http://s9/mw690/ae448939t7bd0a3435e38&690(最近,都在读《马雁散文集》,她于2010年生病去世。北岛把她的诗歌、散文整理成册,认为她的文字里流露出罕见的高贵、坚毅和勇气。)
马雁的散文里,对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在雨天,买了些枇杷,撕了皮细细的剥来吃,指甲缝里染成褐色也不洗,懒得理会。”马雁的散文,让我思念成都。
特别特别闲暇的时候,会读些有关成都的文字,成都是我最思念的城市之一,另一个是我的家乡泸州。我想等将来离开了北京,我还会思念北京,我是漂泊到了北京,从这一片繁华的荒芜中,才开始对自我的追寻的。
我表面的性格宁静稳定,生活和工作都波澜不惊。然而,恰恰相反,被某些内心深处的情结驱使着,我不得不经历一番艰难复杂的心路成长历程。好在有爱的人在身边,始终陪伴。遇到他是一个偶然,随他来北京是一个偶然,这两个偶然奠定了我婚姻和事业的基石,我有些时候在想,如果没有遇见他,如果没有来北京经历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漂泊,我还会不会是今天的我?
或者不是的。或者,我在另一个人身边,另一个城市,做着完全不一样的工作,身份、心境、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我不可能生下岫岫。我的孩子将是另外一个完全不知道是谁的人。
所以,我一直觉得,遇到他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我这个人,偶尔非常的小女人气,偶尔像个孩子;有些时候,懵懂无知又固执。
多亏了他对我的这点子脾气了若指掌,一味宽厚温存。
三年前有了岫岫,我和他才决定逐步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在离父母和家乡近的城市安家落户。父母渐渐进入老年,孩子渐渐长大,最自然的原因激发了我们筑巢的本能,成都理所当然成了最直接的选择,于是,成都成了我最思念的城市之一。
因为我想要安家的那所房子在成都。也因为,我和他大学都在成都读的大学。还因为,成都有我们最好的朋友……
理由多多。却有一条,是最惬意温柔的,那就是成都合乎我的脾性。
最近一段时间,我越来越深切的体验到,土地、河流、风土、人情、历史、自然对我自己的重要性。越成长,那种踏实的,能够真切玩味的,有血有肉,有滋有味的体验便越来越重要。说是寻求归宿感也好,说是别的也好,我觉得要有具体的一些情景、事件、物件、意象,念想,比如:人、泥土、树、家乡的瓦顶、坟、田野……,来让我的灵魂居住在里面。
而成都显然比北京更适合我栖居。更适合我在雨天,买了枇杷,撕了皮细细的剥来吃。因为我是四川人,因为我很小女人很孩子气,所以我总想念湿润得发绿的空气,还有砖地和古老的黄桷树皮上青绿厚实的苔衣。我夏天喜欢把大把洁白的栀子花和黄桷兰泡在玻璃罐子里,冬天喜欢用腊梅插瓶。喜欢冬天晚上喝冬寒菜稀饭,喜欢一大早起来,慢慢踱到某条小巷子里,吃一碗又辣又香的担担面。我喜欢黑魆魆的,有些潮湿的雨天的味道的砖茶,边喝边发呆。
在成都,我会写比现在更多的诗,还有更像我,更无用的一些文章。只需要美和惬意就可以。成都比北京更能包容一个“无用”的人做一些“无用”的事。成都比北京更适合我这个人存在。
然而,北京对我而言,就像是精神的母体,另外具有一番重要的意义。远离故乡,脱离父母亲人的庇佑,远离安逸的生活还有明明白白的前途,在孤独、拮据、迷茫、焦躁、纠结、局促中打滚过来,然后才逐步的稳定、开阔、自如,握住了自我中那个温暖的核心。
来到这里,我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寻求一些问题的确实答案:“我是谁?”“我为什么是我?”“我如何面对孤独?”“我如何去爱?”“我将怎样生存和存在?”“我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
在这环境里,我养育了真我。我也学会了如何创造一些东西,达到一些目的,设定和规划未来,推进一些事务,让眼前现实的一切“变得更好。”在北京,我学会了做一个有用有能力的人。如此,我才能回到成都,充分享受自己的“无用”。
我的自我在漂泊中突显出来,又将在安居中得到滋养。就这样经历了真真实实的漂泊和流浪,我才不至于在我的故乡,成为一个游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