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的静美

标签:
瓷器静心中国美物我两忘欣赏 |
分类: 13年6月以前博文 |
在国家博物馆盛放瓷器的一隅,我才发现,这个世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美,那么静谧。我无法形容自己的惊艳和震撼,在邂逅它们那一刻,我第一次,从心到肉到骨到血,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美。
不是青花瓷,不是。
http://s12/bmiddle/ae448939tc85f610322eb&690
而是其他,那种没有花纹的瓷器。有好几件,难以形容的绿色,有的像如烟的细雨染上初生嫩柳,有的像雨后洗净的碧天深入湖水;有一只,某处晕出淡淡的粉,让人想到美人微醺时的笑靥。它们的釉质,如脂如玉,其质地比处子的皮肤还细腻,但比玉的光泽硬。最让人迷醉的,是釉质下精细的裂纹,我不懂瓷器,所以不知道那样富有灵气的纹路是怎么产生的,我想应该是在烧制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件瓷器有了这些纹路,就有了呼吸和生命。
http://s2/bmiddle/ae448939tc85f65723a11&690
很奇怪,我记得住它们的美丽,却记不住它们的名字。有人曾在身边,匆匆抄录着它们的名字,年代,历史,他是不是还记得它们的美丽?
犹记得边看边感叹当时匠人的质朴可爱,每个细节都倾注了满腔心血,却从不想让这些心思吸引人的注意。好几次都是由文字指导着,我才又回过头注意到罐子的盖扣,手柄,或是脚,或是肚子上的小小鼓点,原来饱含意趣。
http://s11/bmiddle/ae448939tc85f675a02aa&690
明代的暗花甜白釉,洁白的瓶肚上隐含着精致优雅的花鸟、山水,其蕴藉含蓄之美,像极了中国的士子。暗花甜白釉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但并没有惊艳得无可言说。可能恰恰是暗花甜白釉试图用形式说明审美理念,所以反而打破了那份弥足珍贵的静谧。
可是即便是暗花甜白釉这样的美,在纷繁嘈杂的现在,也不可能再现了。所有的艺术家,所有的人,都急着去张扬自我,不吸引眼球,不震撼视听,誓不罢休。人人都在精算着得与失,追求着高效率,高回报,那种打破一窑瓷,只为一件珍品的时代,远远的离我们而去了。
不说是做,就是静下心来欣赏,对于现代人来说都是奢侈的。这种奢侈于我亦是,有多少次,沉浸于美,物我两忘?恐怕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