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013-12-02 15:05:11)
标签:
校园数学 |
分类: 数学教案 |
卢龙县大刘庄小学数学学科第一册电子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 执笔:许春颖
课题 |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
共 |
教学 目标 |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12各数 |
|
教学重点 |
|
|
教学难点 |
|
|
教学准备 |
20支小棒和一把尺子,投影片 |
|
参考教案来源:自撰 |
||
教学流程 一、复习: 口算: 8-4 10-7 二、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1.数小棒 (1)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 (2)出示例1的幻灯,演示: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接着一根一根地数到20,再把10根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用小棒数一遍。 2.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摆出11根、13根、15根、20根,让学生分别说出是怎样摆的,所摆的小棒里有几个十,几个一,再把这个数读出来。 3.让学生拿出直尺,从0数到20;从8数到14;从6数以17。 问:13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6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 三、练习: 1.让学生齐说1-20,再让学生数。 2.让学生(指名)从7数到18,然后全班学生从7数到18。 3.读数练习。 4.根据数摆小棒。说一说每一个数是如何摆的,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5.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6.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数和读20以内的数,知道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 |
||
作业 设计 |
|
|
板书 设计 |
|
|
课后
反思 |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我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
|
课题 |
第二课时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
共 |
教学 目标 |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
|
教学重点 |
|
|
教学难点 |
|
|
教学准备 |
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
|
参考教案来源:自撰 |
||
教学流程 一、直接引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3”,提问:这是多少?谁能很快在桌面摆出13根 小棒,让老师能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指名说。 二、小组合作学习: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字卡片,想请小朋友们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 好吗?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派代表来把数字卡片和汇报卡拿回去,然后大家先按卡片上的数字摆小棒,再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字卡片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作辅导。 展示评议汇报卡。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10。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三、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往往们还可以分一分,可以怎样 分? 生: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科学家给加法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起了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教师边说边板书)谁愿意向老师刚才那样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加法家庭里的成员? 指名说。 师:减法家庭里的成员也应该有自己的名字呀,谁想给大家介绍? 让已经具备这一知识的学生来介绍: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同桌互相介绍加、减法里各数的名称。 四、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了,大家有 没有准备好接受挑战? |
||
作业 设计 |
|
|
板书 设计 |
|
|
课后
反思 |
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