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单元整合新课型”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新课型”的研究依据是:一、语文教材以专题组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单元主题,很多单元围绕同一题材组织了不同体裁的文章,非常有利于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单元整合教学。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运用整体观念着眼整个单元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集结中心,依此发散开去,上挂下联,举一反三,实现教材的整合、知识能力的迁移,集中解决语文学习的单项目标;相对于零打碎敲、各自为战、拉长战线的传统教学序列,明显呈现出高效的优势。三、大语文教学法可以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单元整合新课型”能够大大拓宽小学语文教学的范畴,使师生在氤氲着文化气息的课堂中,在多样的语文实践之中探究、学习,共享大语文的快乐,丰富着各自的文化底蕴。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规定每个单元上哪几种单元整合课,更不要求同一个单元上全所有的整合课。而是让教师研读各单元教材,从单元专题和课文实际特点出发,合理取舍,每个单元上合适的单元整合课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教师的智慧,使单元整合教学真正达到低耗高效。至于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的课例研究,大致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框架。
★
一、单元导读课(适合中高年级):
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前上一节“单元导读课”,目的是通过单元概览,整体感知单元,诱发阅读期待,使学生在情感、知识、方法上先行一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铺设台阶,产生箭在弦上、整装待发之感以及事半功倍的效果。基本模式:
1、单元导入,激情引趣。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了解单元专题,激发兴趣。
2、研读导语,明确目标。单元导语是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3、通读整组,初感文意。教师推介适合的初读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选择感兴趣的一篇或一部分初读,充分利用“单元导读卡”自读,学习紧扣专题思考质疑。“单元导读卡”运用表格形式,包括:单元主题、题目质疑、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炼对人或事的初步印象或对本文的初步感受、摘抄关键词句等。【注:单元导读卡设置哪些项目应依据单元课文的不同特点安排。】
4、分层交流,建立链接。利用“导读卡”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内解决。导读卡内“概括”、“提炼”、“摘抄”部分由组内中心发言人择优宣读交流,目的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几种联系:一是文章题目与单元专题之间的联系,二是课文内容与文章题目和单元专题之间的联系,三是重点词句与课文内容和单元专题之间的联系。
【单元导读卡】
生字我会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元
主题
|
质疑题目
|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提炼对人物的初步印象或对该文化的初步感受
|
摘抄关键词句
|
灿
烂
的
中
华
文
化
|
《孔子拜师》
(
)
|
|
|
|
《盘古开天地》
(
)
|
|
|
|
《赵州桥》
(
)
|
|
|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
|
|
|
|
注:本卡项目可以根据各单元特点灵活编拟设置,如写作顺序、主要人物、典型写法……
5、课堂小结,蓄势待发。布置学生围绕专题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随机完成习作。
★
二、单元品读课:
单元品读课包括精读课和略读课。关键是强调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要淡化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不论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都要避免“千课一面”,要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设计适合“这一课”的教学方式,通过“一课一法”,实现“一课一得”。品读课方法:品词析句法、解析课后题法,诵读法,复述法,讲故事法,排演课本剧法,写心得法、文体改编法、绘本法……总之,教师要尽量一课一法,使学生一课一得。
【课时要求】精读课每篇课文1课时或1.5课时,不超过2课时;略读课每篇课文每课0.5课时,不超过1课时。
基本模式:
精读课(以品词析句法为例):
1、粗读感知,疏通文本。在自行预习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梳理作者思路和文章层次,揣摩课文的写作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这些任务若在单元导读课完成,精读课就不必再重复。】
2、品词析句,领悟表达。对语言文字反复品读和玩味,抓住重点词语、关键语句、典型段落进行深入品析感悟,推想中心句、过渡句、修辞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会阅读、思考、批注,实现深层次阅读。
3、纵观整篇,把握写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归纳文本的表达技巧,感悟作者布局谋篇、抒发情感的独特视角,为习作奠定基础。
4、吸收语言,拓展延伸。重点采集吸收优美语段,背诵精彩段落;拓展课外文章,学课内一篇,带课外一或两篇。
略读课:
1、回顾学法。复习回顾本单元精读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明确迁移目标。
2、梳理问题。自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梳理出需要通过自学课文应该解决的问题。
3、自读感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阅读勾画和思考,同位或学习组内讨论。
4、交流提升。就重点问题展开交流,总结练习读写方法。
★
三、单元整理课(综合)(适合中高年级):
单元整理课不是单元复习课,而是对单元字、词、句、段及表达方式的品析、积累和鉴赏。重点是引导学生知道一点常识,品味一组奇字,识记一批雅词,积累一些美句,解析一个精段,揣摩一例写法。基本模式:
1、回顾专题和课题。这是单元整理课的基础。
2、整理品味与欣赏积累。这是单元整理课的核心。如:品析精妙字词——积累一类词句——整理写作方法。不同单元可围绕主题确定不同的侧重点。
3、综合运用和交流。这是单元整理课的精髓。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和生活链接,充分展示交流,体现大语文教学。
★
四、单元写字指导课(适合各年段):
在单元学习之后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集中指导本单元生字的书写。基本模式:
1、复习生字,指导观察。呈现本单元要求会写的所有生字,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把握字的结构特点,按类整理,揣摩写法。
2、基本笔画,重点练习。穿插关于写字的励志小故事,渗透中华汉字美,明白“字如其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笔画指导。
3、典型指导,指定练习。选择几个典型字具体观察、分析、归纳,在教师范写的基础上,学生练习把这些字写规范写美观,注意先描红后临写,及时反馈,立刻纠正。强调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关注个别学生。
4、自主练写,展示评议。由写课内的生字到练写“一类字”,从而掌握同类汉字的写法和技巧;由练写字到练写词语、练写句子,同时追求质量和速度。
★
五、单元字词整理课(适合低年级):
字词学习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本课型旨在通过整理使单元字词学习更加到位,过好识字、用词和造句关。基本模式:
1、识字“小霸王”
。出示本单元学过的所有生字,根据学生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选取典型汉字强调字音、字形、字义。可利用“汉字扑克”游戏巩固生字认读。
2、词语“袋袋裤”。整理单元每篇课文中的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词语,引导学生自主分类;并进行课外词语的补充拓展。
3、词语“大变脸”。提供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不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
4、我有“巧巧嘴”。给出几组词语,由学生自由选择若干词语连词说话,充分表达和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指导,提高学生用词说话的能力。(未完)
★
六、单元朗读整理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但在实际教学中,朗读教学却不容乐观。在单元学习之后设置专门的朗读整理课,可以补充课文学习时“朗读”的不足。基本模式:
1、归类课文朗读难点。如:多音字、轻声字、误读字、儿化韵、地方音、断句、重音等。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句段。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部分重点句段达到熟能成诵。
3、提炼总结朗读方法(此环节适合高年级)。如:关于朗读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课根据学情适当点拨,不单纯传授技巧。再如:高年级可把握各种文体的朗读方法,朗读记叙文要准确、鲜明,语言平实;朗读诗歌要压住韵脚,规中求变,深入心灵,激起诗情;朗读散文要理清线索,摸准神韵,细腻表达,点染得体,语气轻柔,抒情真挚;朗读寓言要将形象人格化、性格化,用渲染的方法使形象更生动;朗读童话要加强形象的夸张对比;朗读小说要注意身份的区别,分清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等等。
4、课外拓展朗读实践。组织学生以朗读竞赛的方式,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激发和巩固学生朗读的兴趣,落实朗读的方法。
★
七、单元默读整理课(适合二年级下半年以后):
如上所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语课堂上,默读教学往往被忽略,没有多少教师舍得花时间训练默读,特别是公开教学更是惜“默”(墨)如金。基本模式:
1、回顾单元主题和课题。
2、默读回顾,练默读方法。如:①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②边读边想,边读边画。 ③动眼不动嘴,不动指。
④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 “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
3、课外默读,用默读方法。提供课外短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和吸收。
★
八、单元阅读链接课(适合中高年级):
单元阅读链接课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课标语)。基本模式:
1、回顾单元课文,重温单元主题。
2、品味重点段篇,归纳阅读方法。这不是精读课的简单重复,而是要统观全组课文,尽量把阅读方法上升到规律性、方法性的认识上。
3、课外拓展阅读,迁移读书方法。要进行多角度扩展,如:该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主题、同体裁的作品;同主题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雕塑、摄影、绘画、歌曲等等,使学生感受同一主题的多种表达形式。【注:阅读链接课要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上此课,课前可由教师制作相关主题的网页供学生浏览阅读。】
★
九、单元习作指导课:
将习作指导置于单元整体教学之中,更容易突破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特别是运用单元内课文的典型写作方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教学。基本模式:
1、“头脑风暴”话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习作主题自由畅谈,做到追求数量,延迟评价,禁止批评。
2、“读写结合”品写法。充分运用课文这些“例子”,挖掘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和布局谋篇的技法,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3、“提纲引领”说习作。必须要指导学生编写提纲,理清思路,给学生预留比较充足的时间做写前准备;然后择优展示,一是宣读提纲,二是口述重点,师生要共同评价,激励学生提升,教师可相机进行范例点拨、范文引路。
★
十、单元习作评改课:
单元习作评改课是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之后,与单元习作指导课相呼应的一种课型。重点是关注单元重点学习的写法是否到位。教师有重点地指导评改,才能实现写作练习的“一次一得”。基本模式:
1、面向全体,整体评价。紧扣单元习作训练重点整体评价本次习作情况,特别表扬有闪光点和有进步的同学。
2、搭建平台,练习语言。出示一组词汇,让学生连词成句,做头脑体操;再适时出示班内同学写作中的精彩句段,加以比较。
3、欣赏范例,交流评议。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点评借鉴。
4、出示病例,互评互改。一是练习把词句改得正确、通顺,二是练习把词句改得具体、生动。
5、自由修改,二次晋级。教师将学生改后的作品提升评价等级,改得快的同学可当堂晋级。
正所谓“教无定法”,虽然“单元整合新课型”有了基本的框架,但我们仍提倡教师努力创新。我们认为,只要是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着眼于单元整体,有利于“全人”发展的教学,都会使单元整合课型更加完善,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更加繁荣。诚然,教学没有固定模式,高效课堂也不应该界定什么模式,但是,我们并不否认一些好的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最符合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学和自己教的教学方式,视教学目标、视学情等组织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实现有效、力达高效,避免低效、抵制负效,使“高效课堂”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追求。
“构筑理想语文课堂”新要求: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语文课淡化了内容分析,强化了语文实践,扩大了读写容量,为此,教育局教研室要求学校和语文教师继续探索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具体要求:
1、综合利用河北省课程设置及学科课时安排规定的语文课时,整合单元课型,缩短语文教科书的教学用时,改变困扰多年的“低效”
运转状况,实现“有效”教学。
2、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用于阅读固定读物,师生共写固定数量的“读书随笔”,打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
逐步走向“高效”语文。(“读书随笔”形式由各校、各年级进行个性化设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