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大返校笔记·宿舍】北大36号楼310宿舍
(2012-09-07 18:38:45)
标签:
转载 |
分类: 苏首飞(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
【北大返校笔记·宿舍】
——不忘由来,不失所向
◎苏首飞
北大以及北大36号楼310宿舍,或许将成为我们以后人生的一个美好回忆。它不仅仅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它不仅仅是对我们平民的一次接纳与欢迎,它不仅仅是我人生中继续学习深造与前进路上的一个可以暂时停靠的驿站,更是我思想进程的一个新开始与新起点。思想着,所以知道自己还活着。
7月28日13:20左右,火车经过20小时的行驶,终于缓缓驶进北京西站。我们一下火车就看到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亲自率队接站,这让我们这群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们激动不已。我们这些农民工的新生后代们,在此刻获得了我们所渴望的尊重与爱戴,曲折的社会成长经历让我们在瞬间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萦绕心间,但更多的是感激。可以说,北大的平民教育与民间关怀,走在别的知名高校的前面。
出站之后,我们坐上特意来接我们的北大校巴。校巴穿过这座高楼林立的、交通拥挤的繁华都市,看着这些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我听到内心的潮水涌动。我知道在实际的地理意义上,此刻我们离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越来越近了。我感觉到内心的复杂情感,依然波涛汹涌。我经常提醒自己,我们就是新生代的农民工,只不过是有点文化有点思想有所追求的农民工而已,没什么大不了。这不是身份的自卑,而是一种谦卑之心,一种民间情怀与平民意识,是底层群体内心对爱、自由、平等与求知的渴望与追求。我希望这样的心怀,能够战胜人容易傲慢的人性弱点。人也许应该这样的,不忘由来,不失所向。简言之就是,厘清过去,看清未来,既不遗忘也不迷失。
我已感受到,北大同样以谦卑的姿态来接纳我们这些平民学子,来迎接我们这些寒门子弟。下午14:40我们抵达北大36号宿舍楼。学校已帮我们安排好宿舍,我们在宿舍楼一楼宿管那里领取了一个已贴好姓名和房号的钥匙袋,里面有宿舍房门钥匙、柜子钥匙、印有北大标志的钥匙扣、已充有钱的饭卡、已充钱的洗澡卡、相关负责人联系电话表、外加一份印有北京未来几天天气预报的纸条。我们四人一宿舍,是上下铺。宿舍还比较宽敞,每个房间都有采光很好的小阳台,每层楼有一个大的公共洗澡堂和卫生间,又让我再次找回多年前还在上大学时的那种集体宿舍生活的熟悉感。宿舍里每人一个衣柜、一个书桌、一张椅子,每个人的书桌后面都有一个小书架,书桌旁都有电源接口。更让人感动的是,北大还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套全新的床上用品,比如被子、床垫、枕头、枕巾、蚊帐等一应俱全,还给每人备了一双拖鞋、几个衣架、毛巾、洗脸盆和肥皂,这些用品全都是新的,连商品的标签也还没撕下。另外,北大还为我们准备好了每人一个背包和一个手提包,手提包里有听课用的空白笔记本、笔、一份北大校园地图、两本《北大人》杂志、一枚北大校徽。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北大人的细致用心。细心的北大,让我们倍感温暖,并念念不忘。真的非常感谢北大的大门为我们敞开,为我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为我们免费提供这些用品,为我们免费提供食宿,为我们减免了一半的学费。同时,也感谢广东方面的帮助,资助了剩下的学费以及为我们提供往返路费。或者确切地说是,应该感谢每一位纳税人,每一位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们,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我知道,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对社会有所贡献与付出,这样才能回馈别人对我们的关爱。
还让我感触至深的是,这些返校同行的同学们。毕竟是通过重重严格的选拔程序挑选出来的,所以大部分同学的素质还是不错的。非常感谢我们宿舍的另外三位同学,谢谢他们的理解与关照。我每晚下课回来,都要打开笔记本电脑整理听课笔记或写作,很晚才睡。很抱歉可能影响到各位的休息了。记得有一天,我回来比较迟,那天刚好下雨,不知是哪位兄弟默默地帮我把挂在阳台的衣服收进来,避免了被一场雨淋湿。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动和怀念。
心存感激地生活,胸怀爱意地奔跑。多与人交流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而独立思考则是一种幸福与自由的存在。乐于交流与勤于思考,都能够帮助我们成长与前进。思想着,所以知道自己还活着。我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翻江倒海,心里滴泪之声只有自己听见。只有经历过长时间的无限沉默的人,才能在体会到这种苦衷与酸楚。只有了解我的成长历程、我的社会经历以及我的思想的人,才能理解到这句话之于我的意义,以及所产生的力量。
(苏首飞,北大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