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旗亭画壁:三位盛唐诗人的“赛诗会”(附图)

(2008-09-28 19:2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名人


旗亭画壁:三位盛唐诗人的“赛诗会”(附图)

唐代薛用弱所撰的《集异集》,叙述颇有文采。其所记“旗亭画壁”诸事,常被后代词人援引,成为习见的典故。

“旗亭画壁”记述如下: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诗)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妓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诗)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乐府诗)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一乐府。”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

       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诗)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翻译:

       在唐代读书人出仕的通道固然很多,诸如经过各种考试,或靠父辈的权势而荫袭。但其中最荣耀而又最有前途的,是通过进士科考试。考试必须按规定的题目和格式作诗。因此,诗就成为进入仕途的重要手段。读书人只要会作诗,能做出好诗,在社会上就受人尊重,而诗人们以自已的诗篇能被人们广泛吟诵传唱,也引以为荣和自豪。民间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
  传说在开元年间,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3人闲居长安。有一日,天下着小雪,3人一起到酒店去喝酒。随后,酒店里来了梨园伶官数十人举行宴会。他们3位诗人,坐在一个不被人关注的旗亭里旁观。
  不一会,宴会上奏起了音乐,有4个美丽的姑娘准备唱歌。于是,3位诗人在一起打赌说:“我们在诗坛上都很有名,可从没有分个高下,这回根椐他们唱的歌词,看谁的诗多就算谁最高明。”说完,第一个姑娘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一听便说:“我一首!”立即在墙上划了一横记着。
  接着,又有一个姑娘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忙在墙上划上一横说:“我的绝句一首。”第3个姑娘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俳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秋词》)王昌龄马上又在墙上划上一横说:“我两首了。”
  此时,王之涣真的有些着急了,他说:“唱歌的这些姑娘都不怎么样,唱的诗也是下里巴人之类。”于是他指着姑娘们中一个长得最美的说:“听她唱,如果不是我的诗,则一辈子也不敢和你们比诗了。”
  过了一会,那个最美的女郎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3人一听,鼓掌大笑,原来正是王之涣的一首七绝。梨园伶官(皇家乐队、演员等)一看,不知是怎么回事,心中很是纳闷。后经询问,才知道他们原来就是这些诗的作者。于是,便纷纷给他们行礼,并请他们参加宴会同饮,尽欢而散。

   旗亭指酒楼,古代酒家筑亭道旁,挑旗门前,故称。据说大唐芙蓉园中与巍峨壮丽的紫云楼相隔一池粼粼碧水的旗亭,是在“旗亭画壁”的原址上重建的。是商家的炒作也罢,是真正的赝品也罢,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探究之。

        毕竟,那个千年之前“旗亭画壁”的“旗亭”早已不复存在了,那个昔日教坊歌女和三位诗人所在的“旗亭”或毁于战火、或毁于天灾。但在这里可以感悟到:早在盛唐时期,衡量一个诗人词家作品的高下,即以披之以管弦丝竹,流布于市井人口的程度作为标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