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诗词选注系列
左宗棠诗十首选注(一)
念裕堂
http://s11/mw690/ae392e91tx6BdSXmqwy4a&690念裕堂" TITLE="左宗棠诗十首选注(一) 念裕堂" />
左宗棠(1812~1885),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汉族。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有清以来,近体诗的格律章法已经非常成熟和严格,读书人的诗词无一例外的严谨。这里要介绍的十首诗皆同样非常规范。
留存的左宗棠诗作不多,意境高远,洞察秋毫,才气斐然,特别是他对时事的精辟分析和满腔的爱国热忱,非常耀眼。但左诗语句艰深,用典密集,有点吊书袋味道,因此不易被传诵。现选注其稍浅显者十首,共大家欣赏。
癸巳燕台杂感·八首选二
其三
西域擐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
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
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背景】左宗棠生性颖悟,5岁时,他随父到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1830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1831年又入湘水校经堂学习。1832年参加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中举,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这组诗是道光十三年(1833),左宗棠时年仅二十二岁时,第一次赴北京参加会试后写下的八首七言律诗。现选注其中二首。
【注释】西域:不是一个严格的地理概念,大体上是指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地区。擐兵:成语“擐甲执兵”的略称。擐(huàn)穿,套上。擐甲执兵就是说穿上铠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许多资料都将“擐”字误为“環”字。不计年:意为年代久远,年头已经数不过来了。这里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反击匈奴、开疆拓土的战争。橐(tuó)驼:即骆驼。官稻:国家的粮食。远征西域,大军供应靠骆驼迢迢万里往来运输,沙碛(qì):即沙漠或沙洲。唐·戴叔伦《屯田词》:“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石田:多石、贫瘠的田地。比:靠近,挨着。许多资料上用的是“此”字,应讲不通,词性也和上联不对仗,当是误读。“置省尚烦他日策”:那时清廷只设十八个行省。新疆地处西北边陲,长期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军府制度,“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以至疏于民政管理和发展经济,难以实现长治久安。因此龚自珍、魏源等早就提出应建立行省,以加强对西域的治理。所以此处他说设置行省的事还是需要今后加以研究(直到1884年,新疆终于设省)。兴屯:就是实行军队屯垦。宁(nìng):岂,难道。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兴屯宁费度支钱”是一种反问句,实际意思是,进行军队屯垦可以节省筹粮和运输费用。纾(shū):舒缓。“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说的是守边将士莫要更多的愁怨,国家财政困难,内地人民的生计也艰难。
【赏析】这首七律是左诗中流行最广者。首联说的是我国西部开发的久远历史。颔联分析了维持边疆稳定付出的巨大代价。颈联转向了对新疆置省的支持态度,并提出加强屯垦是减轻边防费用,达到长治久安的上策。最后笔锋又一转,劝慰守边将士要从大局出发,不要太多的哀怨,朝廷财力有限,内地人民也是很艰苦的。
有史以来中国西部边疆一直处于打打和和不稳定状态。清朝自康熙以来逐渐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控制,但是外来势力和民族矛盾引起的武装冲突不断。不久前,道光六年(1826)六月,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孙子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参赞大臣静斌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及其宗教影响,纠集安集延、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煽动叛乱,攻占了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4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道光皇帝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四省兵力3万余人,在新疆人民的帮助下,终于道光七年三月击败张格尔,收复了国土。因此朝廷内部主张在新疆建立行省的呼声渐高,但又陷于经济不景气,财力匮乏的窘境。
从左宗棠这首诗可以看出他对西部边疆形势透彻、冷静的分析。认为置省是非常必要的,应当逐渐推行之,同时也要照顾到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为此实行军队屯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其六
青青柳色弄春晖,花满长安昼掩扉。
答策不堪宜落此,壮游虽美未如归。
故园芳草无来信,横海戈船有是非。
报国空惭书剑在,一时乡思入朝饥。
【注释】“答策不堪宜落此”一句源自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第二首,说的是其弟苏辙在《御试制科策》的考试中直言仁宗弊政,落得不好的下场(入第四等次。用为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这里左宗棠以苏辙自比,认为京试落第是自己秉公直言的结果。横海:横行海上。戈船:指军舰。朝饥:早晨空腹时感到的饥饿。《诗·周南·汝坟》“惄(nì)如调飢”汉·郑玄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飢之思食。”唐·杜甫《述古》诗之一:“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本诗“一时乡思入朝饥”是说如饥似渴地思念家乡。
【赏析】这首诗相对浅显。首联写长安春色优美却无心情观赏。颔联进一步说明心情压抑是由于会试落榜,都是直言献策造成的恶果。虽然向往壮游天下,但此时只想尽快回家了。接下来说道好久见不到家乡的来信了,然而却时常能听到西戎的军舰横行海上,不断地制造商业摩擦和军事冲突。尾联叹息空有文才武略,报国无门,此时此刻唯有思乡之情在燃烧。
然而,左宗棠对南海局势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道光初年,英国为了强行打通对中国的毒品贸易,不断地制造事端,寻找侵入中国的借口。就在左公写这首诗的当年,英王任命海军将官律劳卑为驻华商务监督。1834年7月,律劳卑未经许可擅自从澳门进入广州城。两广总督卢坤令其离境,终止与英国的贸易,并派兵包围英商馆,撤走所有中国佣工,严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供给。律劳卑则调来英国一艘巡逻艇两艘护卫舰驶向黄埔进行威胁,与中国海岸警卫虎门炮台交火,企图闯入珠江。卢坤随即将12艘大船沉于珠江河底拦截,又从各地调动舰只28艘围堵。直至9月21日律劳卑才在清廷水师的监视下被迫撤出广州。左宗棠对南海形式的担忧不幸被言中。
左宗棠以上写这组诗的时候只有22岁,他初出茅庐,赴京赶考,即已对西北边疆、南海危机、以及毒品有了敏锐的认识,并精辟地提出了对策。惜当时人微言轻,没有得到重视。人们认为它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后来果然在福州马尾办船厂,创办“求是堂艺局”,为国培养了首批海军人才。并再衔重任,率军收复新疆沦丧的领土,为维护中国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