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讲做人要平和、真诚,沟通的成功在于尽量避免争辩,最常见的情况是在争辩中取得了胜利却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这本书适合长时间的品味,以至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卓越的品格。没有什么励志书是可以让你一下子就有脱胎换骨的改变的,最好的是多读好书,多实践,并最终形成优秀的行事习惯吧!-----编辑寄语
正如卡耐基所说,当你拿到这本书就想着一下子把它读完,然后扔到一边,那我还是劝你不要去读了,这对你来说起不了任何作用。你要做的是将它放在你经常能够看得到的地方,你的书桌角上,你的床头,你的电脑桌前,你随手都能拿得到的地方,这样你才能时时刻刻被这本书滋养,或者说提醒。本来我是不怎么看那些成功学的书籍的,因为我相信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成功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在一条路上死磕,然后爬起来,然后再磕,再爬起来,哪怕爬不起来也要往前挪,当你发现身边的人减减少了的时候,你也就差不多成功了。可是这本书又不仅仅是用在商场上的成功学,我发现它完全适用于平常生活的为人处世,而且能为自己解决不少烦恼忧愁,让你海纳百川,笑看天下,而且能获得不错的人缘。其实我才第二遍翻开它,但确实认认真真用上了上面的某些原则,而且感觉非常受用,虽然这是一本很老的书了。
《一》他说到,人是最自私的动物,第一个想到的永远是自己,在人类一生说的话当中,以“我”开头的话占了极大地比例,所以当他们犯了错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怪罪别人没有配合好自己,而不是去想想自己哪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他们的嘴里永远先是,“就怪谁谁谁...”,即便有人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是一副懊恼的口吻,他的心里并没有真诚地在反省自身的错误,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生活中我们有太多这样的情况了,比如说上司给了自己一大堆事情做,自己忙得昏头昏脑而弄错了一些东西,当上司质问到你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嘴上反驳或者心里去反驳,那些反驳的话都是关于自己多么多么的不容易,而上司你是多么多么的不近人情,而这样的结局往往就是一拍两散,上司骂的更凶,你心里更加气愤,因为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以此类推,你的上司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的利益,所以问题不会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相反情况,如果是一位资历较深的员工,他肯定会先承认自己的疏忽,将自己的出错原因阐明出来,这样的话本来应该是从上司口里说出来的,你主动说出来了,我不知道他还能说些什么贬低你的话,最可能说的大概就是“下次注意点啊!”,这样的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你也会给他一个负责任的良好印象,本来自己就有错误,为什么不自己说出来呢?这样的言论就是告诉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推给对方,注意要真诚地去承认。
《二》如何给别人台阶下,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当在一个重大的会议上,或者演讲上,台上说话的往往是举足轻重的人,但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当你很敏锐地发现了他讲话中的一个漏洞或者错误时,你会不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站出来,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把它点出来,倒并不是为了让那个人难堪,只是为了自己能在众人面前风光一把,瞧瞧我,比那个台上说话的人厉害呢!人只是为了自己着想,很少有人处心积虑地去谋害别人,只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一不小心也害了别人而已。可想而知,那个被你当众点出错误的人,他会真心的感激你?会非常高兴你点出他的错误?哦,那样的人很少很少,更多的人竟然要去和你争辩呢,他们怎么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你得意洋洋,承认自己错了,即便他自己意识到了错误,也会拼死抵抗的,这就是人骨子里的自重感,尤其是在重大的场合里,这种感觉尤其明显。但是人们又要说,发现别人错误而不指出来,是对比人不负责,对大家不负责,让大家接受错误的信息。记住,不是不点出来,而是委婉地点出来,有这样的一句话,你比别人聪明,但要让别人不知道你比他聪明。当一个人被别人指责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有一股强烈的抵触,那种抵触会决绝接受任何违背自己意愿的东西,哪怕是对的东西,那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自重感,当一切归于平静的时候,他自己会重新反思他那个刚才还咬着牙坚持对的东西,原来它是错的,这些都不用别人说呢!
《三》看过“老人和鸡腿”故事的人都会知道,两老人要离婚,别人劝他们不要离,男人夹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鸡腿给女人,女人拍了桌子更加坚持要离,男人哭着说,“我把我最喜欢吃的鸡腿夹给了她,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女人则一脸气愤地说,“我跟了他一辈子,他都不知道我最讨厌吃的就是鸡腿!”,劝说为什么会无效,因为男人还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自己最喜欢的鸡腿,肯定也是女人最喜欢的东西。类比到现实生活中来看,我们在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无论是做生意,还是交朋友,这一条都可以用得上。当你和别人一起谈论的时候,每个人总会先说关于自己,比如我爱看什么电影,那个电影怎么怎么样,你有没有看过呢?我喜欢篮球,NBA里面谁谁谁我最喜欢,你总是在说自己爱什么,何曾先停下嘴来听听别人喜欢什么,你既然不确定别人喜欢什么,你这样的滔滔不绝只会给别人带来尴尬,别人很难打开心胸和你畅所欲谈,因为他会想你们大概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书里面举到的例子也很好,说一个小男孩经常不吃饭,长得很瘦,母亲说什么也没用,只知道打骂孩子,结果孩子依旧如此,而且变得更加沉闷。但是细心地父亲发现,孩子和隔壁的那个大一点的孩子似乎有些纠葛,他经常看到那个大一点的孩子抢孩子的东西玩,当然他不是去打那个大孩子一顿,那对孩子吃饭没有意义,他想了想就对孩子说,“孩子,你是不是打不过隔壁那个大男孩?”,孩子默默地点了点头,父亲笑着说,“那你就加油吃饭,多吃一点才能长得更壮,这样他以后就打不过你了!”,结果可想而知了,那个孩子每天都主动吃饭了,而且吃很多呢,因为他想快点打败那个欺负他的人。我们打骂孩子不懂事,说自己为了他好,但是他哪里会知道我们大人的想法,他就是一个孩子,他就像打败那个欺负他的人,你得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这样问题才能解决。所以,我们少说一点我认为怎么怎么样,我喜欢什么什么,而应该多想一想,他喜欢些什么呢,他会怎么怎么样呢?
时间关系,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明天继续读《人性的弱点》,大家晚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