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标为驱动的四幕结构
(2017-09-21 10:26:41)分类: 影评 |
该结构分法,主要是用“目标”来划分幕式。按照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方法,一个或者多个主要人物试图实现规划好的“目标”。好莱坞电影倾向于围绕着目标的确立、发展、转变、重新设置、发展、阻碍、延迟、最终实现。
通过观察,绝大多数的影片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开端、铺垫、进展和高潮。
开端(同第一幕):主要介绍故事世界、初始状况。这一部分,主角通常产生一个或者多个目标。
铺垫(同第二幕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在一个新方向上展开行动。行动有两种方式:
一是追逐开端里设置的目标,但是人物必须要改变策略,即他以往的经验要遭受挑战,也意味着他要经受很多困难。
二是应付新情况,即开端所设立的目标暂时无法追逐,却出现了新的目标。例如犯罪片里,抓住幕后黑手的目标不变,但在第二幕里,需要先了解幕后黑手生活的世界和规则,主角要学会新的技能,在新世界里能生存下去。
铺垫环节的结束,通常是整个影片的“中点”,《救猫咪》里的布莱克,称中点为“虚假的胜利(或失败)”,主人公表面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更大的危机还藏在后面。
进展(同第二幕的后半部分):主人公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可以包含很多意外事件,甚至包含一次次的失败。在进展环节,主人公的目标之路,可能只前进了一点点,甚至没有什么进展。
进展环节的结束,很多电影称之“灵魂的黑暗点”,所有的障碍、目标线索都得以引入,主人公可能失去了一切,但是他不能被打倒。
高潮(第三幕):主人公想出办法,直奔目标而去。最终实现了目标(或者没有实现)。
《救猫咪3》提出了结局五要点:1.召集团队;2.执行计划;3.意外事件;4.“深入挖掘”;5.新计划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