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   《温度》教学反思

(2012-12-16 16:42:15)
标签:

杂谈

《温度》教学反思

 

 

 

灞桥区斡珥垛小学    魏芝萍

《温度》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温度中的数学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做铺垫。 由于温度的概念学生很少接触,但又时刻在我们身边,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负数,所以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认读和比较,避免过早地研究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好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获得发展的时期。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学生一般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支持。

上课伊始,借用孩子们爱猜谜语导入新课。用帮助淘气记录天气情况引导学生独立记录数据。把一对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动手记录数据,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活动中。明确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把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后形成的个体认识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对不同的记录方法分析比较中,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自我的不断完善中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写法、读法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让学生体会到简单方便记录的必要性。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教学零下温度和零上温度的记录方法,读法,表示的意义。学生就很有兴趣。所以接下来的教学我通过具体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让学生学会温度的读写方法。

二、实践操作,体验数学

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往往是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容易会,亲自动手的就会理解。观察操作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主要窗口,他是一种有意识的直觉活动,学生在操作观察中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认识感性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节课是对负数的认识,负数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负数很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借用自制教具,利用温度计的直观性,为学生建构负数概念搭桥。在教学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时,动态展示了一个不完整的温度计,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找出 -4+4在没有出示明确刻度的情况下,学生对-4+4再次产生了认知冲突,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确定0的位置。负数自然而然引入课堂,这样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 

我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每一小组发一个温度计,让他们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进行汇报、交流,总结出温度计的结构。在学生熟悉的气温情境中,引导学生在温度计学具上拨出不同的零上和零下气温,操作性强,在学生动手操作时,适时问:你是怎么拨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拨温度的方法,强化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读数方法。

利用温度计教具突出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直观具体的思考,在亲历操作观察中感悟到零上温度比零大,零下温度比零小。在突破本课难点——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 在比较两个温度高低的时候,我让学业生借助温度计、具体情境以及与0比较等方法比较不同温度,特别是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我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了-12-6℃两个液柱的高低,并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比较两个零下的温度的高低,数字越大温度越低,并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的渗透进来。

 三、巧设练习,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突出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让学生为笑笑选衣服,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比0℃高9℃的会是那些温度,


这道题为后边绝对值的学习做铺垫。


最后我设计3个比较大的温度让学生比较,引入了数轴,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我自身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科学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精炼,


细节考虑不够细致,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语言应该是精准、严谨的,


但我觉得自己这一点做得还不够,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整节课看似波澜不惊


,却也安排紧凑,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学。而我自己在教学的过程反馈在温度计上表示


温度时安排得过于宽松,以致后面的比较显得比较苍促,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合


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努力避免这种现象再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