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还休话博客
博客(BIog)是个舶来品。在网络上发表BI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开始真正流行。
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虽迅速发展,但直到2004年,中国民众才开始了解到博客,并开始运用博客。
从2005年到2013年,国内一些原不看好博客业务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搜狐、腾讯等,陆续加入了博客阵营。令博客的初创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博客”这颗种子,在中国这个散文大国和诗词王国中,找到了最肥沃最适于生存和壮大的土壤。短短几年,博客写手就多达几千万,最高峰时达到八、九千万。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在嘈杂的现代工业环境下,现代人的情感萎缩了,钢筋混凝土森林的重重包围,唤醒了人们对存在状态的思考,人们急于去寻求精神安顿的“家园”。那些很难登上报刊的最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们,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博园”。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写作平台能像博客那样,可以让最普通最基层的文学爱好者们与著名的学者、作家、诗人、艺人同台展示,而最美最妙在于可以即时公开地互动,真挚交流。博园这一虚拟的世界,宽大高远,实在太妙。它承载着叙事的使命,同时又是意象的载体,其中既有具象,又有抽象;既“实”又“虚”且绝妙地圆融同构。博友之间隔空相望,倾情相诉,在展现思想和展示才情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进行精神之交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雅言间出,逸趣横生,兴致亦豪,给予彼此的往往是淡淡的美,借用别林斯基的话说,博友之间“在无限感觉中和谐的交融”,天然形成了距离美,很易产生“淡美初交”,会产生一种想见未见之美,遐想之美,朦胧之美,飘逸之美,这就是博客的妙处之所在。这种淡淡的美,不因时间的长久,不因博友的另一个角度“相知实难”而改变。最近,新浪博客在“消息”栏中去掉了“评论”,只保留了“纸条”,让博友间的互动变得“私密”化了,这让博客的魅力减色不少。蒲松龄说:“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在茫茫人海中能碰到几位能真诚交流,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能长进的友人,是一件值得珍惜的幸事。
博客,又称为“网络日记”。每天,几千万写手产生的博文(散文、诗词和小说等)数量多得惊人。十几年来,几千万的写手在博客上勤奋耕耘,肯定不乏精品。虽然多数美文如落水之花,消失在了流水之中,但有很多博友已付梓成书,丰富了“文库”,定格了一段历史。如果“网络文学”也属于文学的范畴,那么,博客创建以来的这十几年中,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写作人数最多,文学作品产出量最大,大众化创作最繁荣的年代,这本身就是一种空前未有的文化现象,是最大规模的集体吟唱。后人在续写中国文学史的时候,不可能没有这一段。
有高潮就必然会有低潮,2014年之后,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等的出现,网络语言的快餐化,碎片化,压缩甚至挤占了博客文学写作的空间,吸走了大批苦于奔波的青年写手,博客逐渐衰败,很多门户网站,如搜狐、网易、腾讯等陆续关闭了博客。坚持到现今的只有新浪博客一家。
博园,疆域宽大,天空高远,五光十色,令人目眩。一时间,似乎成了可信马由缰的思想牧场,成了可云舒云展的明朗天堂。但疆是有界的,天是有高度的,一旦信马由缰,就有逾界之可能。博园是现实社会的展示沙盘,现实社会的奇峰叠嶂,江河险道已在这里缩龙成寸。在这里,有百草园,有百花园,什么样的人都有,良莠混杂,有欢快高雅的情调,也有无病呻吟,莫名其妙的愁伤和空洞无物,不知所云的声响,更有野狐禅和喷子。
2019年4月16日,北京市网信办约谈新浪网,PC端“新浪博客”平台自行暂停更新1个月,“新浪博客”APP下架1个月 。随后,博客业务系统不断地在维护……
尽管我们有一万个不情愿,但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该走的毕竟要走,一切都会从指缝中无情地溜掉。“我还是从前的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是不可能的。
门,有开就有闭,不知搅动了多少诗人的心。北宋秦观那句“雨打梨花深闭门”的诗所营造的意象,深深感染着后来者,让后来的诗人情致激发,产生闻声响应的高度感发能力。“雨打梨花深闭门”出在秦观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此词,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无限深愁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梦”是此词的关节。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门虽深闭,但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加深了回味,回味又加深了思索。
“雨打梨花深闭门”让同代的李重元深受感发,他的《忆王孙·春词》,以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组合和不露痕迹而天然精巧的构思,描写了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艺术形象。其中,“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一句,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
这种伤怀思绪一直影响到明代的唐寅,他写了《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青春能“误”,但青春难“忘”。正因为难忘,才“愁聚眉峰尽日颦”,“行也思”,“坐也思”,“赏心乐事共谁论”?
其实,门,似闭未闭,似开未开,才更有一番诱惑和魅力。“闭门沧海曲,
云雾待君开”……
![[转载]欲说还休话博客 [转载]欲说还休话博客](//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闭门沧海曲, 云雾待君开
(手机拍摄)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