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压裂”: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fracturing, 或 spatial
fracture-network-formed
fracturing,还是别的...?
体积压裂是近年出现的石油行业术语,作为重复压裂的一种新压裂理念,据一位博士同事说,是由以低渗透储层著称世界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提出。与普通的常规压裂相比,体积压裂以“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低砂比”的压裂模式,尽力打破储层原有的裂缝系统,最大限度地重组裂缝,在长、宽、高(三维)方向产生新的裂缝系统,形成全新的立体的网络裂缝系统,最大限度地增加泄流体积(而不仅仅是增加泄流面积),提高单井产量。
在英译“体积压裂”这一术语时,最初我也不太懂得其含义,找遍案头全部工具书和网络在线词典,都找不到与之对等的现成说法,于是简单地
literally translated as ‘volume fracturing’, or
‘volumetric fracturing’.
当老外专业编辑返回修改意见,说不明白我翻译的这个‘volume
fracturing’, or ‘volumetric
fracturing’指的是什么东东的时候,我又一次感到准确地翻译一个新的术语绝不是简单的字面对译就万事大吉了。于是,就这一术语,我专门请教了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本行业专家,用了差不多两个下午的时间,请他们解释这一术语的内涵极其来龙去脉,才有了上述解释文字。
基于此,我重点抽出“长、宽、高(三维)”和“形成立体的网络裂缝”的概念含义,把“体积压裂”初步译为spatial
fracturing;前一阵再次斟酌,感觉译为spatial network-formed
fracturing 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术语的概念涵义。为了简洁明快起见,就简称spatial
fracturing,尤其在填写表格等场合。
但还是感觉这一译法不全面不准确。似乎译为spatial fracture-network-formed
fracturing (空间的形成裂缝网络的压裂)更好些。
总之,暂时给自己的术语表增加一个“体积压裂”spatial
fracture-network-formed
fracturing,简称spatial
fracturing。并以此求教于石油行业专家和石油专业译员师友 -
译师译友们-亦师亦友嘛.
昨晚回家打开QQ,喜见我的同学-石油高工老黎和我聊天留言,说是“阿果石油网”有帖子,专门谈及“体积压裂”。
高工老黎
2013-08-04 19:05:18 发给我两个链接 http://www.agoil.cn/bbs/read-htm-tid-262257.html
http://www.agoil.cn/bbs/read-htm-tid-317088.html 都是阿果石油网的的技术帖子。
第一个是countryherd 2011-08-24发帖:[技术讨论]关于所谓“体积压裂”、“缝网压裂”以及整体压裂以及同步压裂的之浅见,欢迎板砖!全文如下:
整体压裂:此概念是相对于开发压裂而言,也就是说在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开发井网的基础上,油气井进行改造,提高产量,此时要在了解地应力方位的基础上研究井网、井距以及优化裂缝的缝长、压裂规模等,一方面保证处于裂缝最有利方位的井推迟见水,避免“优势大通道”的形成另一方面使得注水难以波及的边井、角井提高波及程度。总之一句话就是“成熟的井网上进行压裂,并且使得油井尽量推迟见水时间”。
缝网压裂和体积压裂:国外没有这两个概念,国外仅有的与之接近的概念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也就是压裂改造油藏体积,所指的含义:压裂后新张开的裂缝和再次张开的次生裂缝所波及到的体积,此概念是定性的概念,无法精确的定量分析,一般采用"裂缝监测"结果来描述。
国内提出这两个概念是由于非常规储层的开发所需。其实我们所进行的压裂所有的都可以算是个体积压裂并且也都形成了缝网(而我们目前常规气藏中形成的裂缝假设为双翼的对称缝,且在一个平面上,其实在现场这种是不可能的,多多少少都要在主裂缝的周围产生一定次生裂缝),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缝网压裂:是国内最近提出的,国外好像没有此概念。压裂过程中,主裂缝已经形成,当主裂缝延伸到适当的时候,通过加入转向剂或者大粒径陶粒在主裂缝中造成脱砂,从而使得液体转向形成新的裂缝,最后形成裂缝网络,此就是所谓的“缝网压裂”;此概念没有任何的理论基础,其所谓的两向应力差决定因素也缺乏可信的论据
体积压裂:此概念更是国内压裂界构思出来的独有名词,国外所说的SRV主要是针对非常规储层如页岩气、致密气等,是因为他们经过大量的裂缝监测数据和产量对比分析后发现,当改造的裂缝波及体积越大的时候,其产量越高,两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所以压裂的时候要尽量增大“改造油藏体积-SRV”——所以采用水平井完井,水平井分段压裂,分簇射孔,这样就可以形成多条裂缝,从而也就形成了“改造体积”,以提高产量,国外是先有“因”,后有“果”。而国内则是因为“果”,所以我们要“因”,理念完全不同。
我个人感觉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不符合搞科研的严谨态度。
同步压裂:此概念比较好理解,此概念的提出也主要是由于国外页岩气开发步伐的加快而导致。在两口相邻的水平井(一般水平距离不超过600m)同时用两套车组进行交替时分段压裂(拉链式)或者同时压裂,压裂过程中通过裂缝的起裂造成改变就地应力场,由于应力的相互干扰(距离远了就干扰不了),使得最后形成的裂缝网络更加复杂,提高整个裂缝的复杂程度,最终提高改造体积和产量。文献显示该技术在barnett页岩中用的比较多,但是从增产数据来看,产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同步压裂井所谓明显的产量提高则无法得到。不过该工艺则是一个非常新的工艺。
以上是我个人的真实想法以及浅见,不过在现实中开会讨论的时候,我不会说出这些东西的,说出去领导肯定要k我。欢迎各位板砖。
kobe24luodan 20楼 发表于:
2012-05-15:个人认为:缝网压裂、同步压裂、德州“两步跳”压裂都是体积压裂的一种。体积压裂就是能够形成三维裂缝网络的压裂技术。目前,国内的缝网压裂只是沟通了主裂缝附近的1,2级次裂缝。而同步压裂,德州两步跳可以沟通通过改变地应力和利用天然裂缝网络,可以沟通各缝间相对较远的裂缝,形成更大的裂缝网络。
zuo_asin 于22楼 发表于:
2012-05-17:个人认为都在搞文字游戏,水平裂缝也可以产生微裂缝,也可以沟通天然裂缝,怎么算。体积压裂也是以形成主裂缝为主的,真要说道产生网状裂缝只有爆炸或高能气体压裂才能形成!
zhdf014 于24楼 发表于:
2012-06-14:个人认为体积压裂和缝网压裂其实在国外应用比较多了,尤其是在页岩气方面涉及较多,国人对英文的一些说法难以翻译而形象化的一种翻译,而后逐渐开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所以才有了先果后因。
楼主countryherd 于38楼 发表于:
2012-09-03:大家都在SPE文献以及各种多媒体中看到过了,估计都快用烂了,但是确实很直观,虽然很精彩,但是不是我做的,呵呵,我能力有限。
1.上面那个分簇示意图是我们的team做出来,花了很长时间才将美国人写的文章里的文字转化为图片,才显得那么直观。这张图将分簇射孔的说的很清楚。
2.分簇射孔枪的问题
分簇射孔枪2011年以前国内还没有,其实不是国内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国内压根就没有想到射孔还能这么搞。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射孔作法是:以页岩气分段压裂第二段为例,射孔枪和复合桥塞联作,电缆作业,工具下到预定深度后点火,桥塞座封,丢手,然后上提电缆将射孔枪对应到第一簇射孔段点火射孔,然后拖拉电缆对准第二簇射孔段点火射孔……重复上述完成第一段(第一段分簇哦,)射孔,开始压裂。
3.“缝网压裂”和“体积压裂”
“缝网”和“体积”本来是个名词,但是在“缝网压裂”“体积压裂”词性发生了改变。其实不管是缝网压裂还是体积压裂,(国外)压裂作业者们似乎想说明的是:经过我的压裂改造(或者经过我们刻意的设计后的压裂改造后),地层形成了复杂的纵横交错的裂缝系统,而这种裂缝系统目前被认为在低渗透、超低渗透储层中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其实地层中只要压裂就为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只是复杂的程度不同而已,这点是绝对的。这点以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能说明,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两者破碎后就如常规储层和非常规储层压裂后的结果一样,很明显钢化玻璃破碎后的颗粒跟多,破碎纹路更复杂,而普通玻璃也并不是一条裂缝,而是也有好几条裂缝,只不过更简单,碎块也更大而已。
国外为了形成这种复杂的裂缝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地层能够形成这种复杂的裂缝系统。首先是地层原因,那些天然裂缝发育、层理发育的地层很明显具有形成复杂裂缝的潜在基础,工程师只需要将天然裂缝打开就行。打开这些天然裂缝的方法就带来了第二个原因:工艺原因,大家都知道,粘度越低的液体滤失也越大,也就是更容易进入地层中的裂缝和空隙系统,所以更容易打开地层中的天然裂缝,另外排量和地层净压力也有关系排量越大,净压力越高(相当于动力越大),液体体积所能波及到范围也就越大,形成的裂缝范围也就越大。并不是所有的地层都具有天然裂缝发育等先天条件,此时我们需要研究储层的地应力场(水平方向两向应力大小差值越小,也就是max和min越接近,此应力场就越倾向于“均质”,而越“均质”的储层张开裂缝的延伸方向更难于控制,言外之意,并非单一的双翼裂缝),岩石的塑性特征(如粘土矿物越高,储层的塑性越强)此类地层也很难形成较为复杂的裂缝系统。
所以,国外在研究地层的各种特征,研究同意特征、甚至完井特征,看哪种地层适合形成复杂裂缝,并且通过人工干预使得复杂程度增加,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产量。总之,不管是
“缝网压裂”还是“体积压裂”,压裂后的裂缝始终是一个“体积”的形式存在,并不存在单一的理想化的双翼平面裂缝。但是如果是为了研究方便,我也支持这么叫法。
zqt691112 于40楼 发表于:
2012-09-04:体积压裂本人认为分三层意思:一是页岩气压裂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分簇暂堵多段压裂:直井的缝网压裂,形成多支缝
countryherd 于41楼 发表于:
2012-09-04:对于体积压裂以及缝网压裂这种“叫法”,在我目前的所学范围之内,我确实不敢苟同,也许随着我学习的深入有可能改变这个观念。
类似的命名很多,比如说:页岩储层的可压性——什么叫可压性?什么叫不可压性?那些已经经历过压裂的储层都是可压性的吗?那哪些储层又不具有“可压性”等等。问题多多
guarantee 于42楼 发表于:
2012-09-04:讲的很明白了,不过缝网压裂、体积压裂的概念国内还在争论中.
http://blog.sina.com.cn/ganjqi
第二个帖子是阿果网友“dashing”
于2013-07-22:回答体积压裂,用英语怎么说的。
体积压裂: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SRV)
缝网压裂:Fracture network
同步压裂:synchronous fracturing
整体压裂:integral fracturing
“技术明白人” 于2013-07-22: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fracturing
翻译老阎:缝网压裂:Fracture network
英文仅是“裂缝网络”啊,没有体现“压裂fracturing啊?!
高工老黎 2013-08-04 19:07:16
首先,缝网压裂和整体压裂提出是相对于常规低渗透的,体积压裂和同步压裂多在页岩气压裂中提到。整体压裂是针对相应的井网进行压裂优化,比如缝长、缝宽、缝长比等,用于常规低渗透压裂!。同步压裂,是通过两口以上的井同时压裂,改变了地应力特征(裂缝不再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产生裂缝网络,多应用于页岩气压裂!
主要是区分缝网压裂和体积压裂: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把这两个等同我觉得是有误的!
缝网压裂提的比较早,只要压裂多裂缝,就是缝网压裂,在常规低渗透以及高渗透储层中都可以应用!
体积压裂针对是页岩气压裂,压裂的目标不仅是多裂缝,更是SRV——改造的体积,或者要得到最大的裂缝表面积,这是根据页岩气的气储状态而决定的!
外国人说的缝网压裂用于水平井时叫体积压裂。
翻译老阎:一个名词术语,如果不明白这个术语的涵义,那是无法翻译的,起码不会翻译得很准确!因为这些术语 肯定有他的内在含义,不是文字表面的意思
高工老黎
21:38:19: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fracturing
这个应该比较准确。
翻译老阎 21:38:39:呵呵 这一串英文,(被改造的储层/油藏体积的压裂)貌似也讲不通啊。因此我觉得也要兼顾所翻译的术语的接受度--不能偏离术语本身的含义,再结合老外权威文献中的叫法(就怕找不到外文中的这个叫法)
高工老黎 21:39:16:这个术语本身就是中国人生造的
翻译老阎 21:39:20:好 我再找找看 应该差不多
我也感觉 “体积压裂”的叫法 很不科学;或者 说不通
高工老黎 21:40:22:太大的一个概念。用来形容一种技术就是说不通
翻译老阎 21:41:29:SRV fracturing
(被改造的储层体积的压裂) --这说法也不准确。储层的体积,你怎么改造啊???“体积”怎么压裂呢?感觉逻辑不通?...
高工老黎 21:42:48:没有非常准确的说法。只是我知道这个人就是体积压裂的参与者,所以可能他们早已有这个词的习惯用法
翻译老阎 21:43:29:前三个字被刺激的(就是油田行话说的采取改造措施的)储层体积(或容积)
高工老黎 21:44:03:你如果非要找到很准确的答案,可以问李老总
翻译老阎 21:44:14:好吧 谢谢
高工老黎 21:44:49:他直接参与了这个技术的前后,对国外的技术也了解,英语也不错...。
如果有更好的译法,请不吝指教,分享翻译快乐!现在等待请教李老总等专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