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字是刘半农创造的吗?——也谈“她”字的由来

(2014-05-30 21:36:57)
标签:

文化

也谈“她”字的由来

张毅强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不少专家学者撰文提出“她”字是刘半农创造的,前几年还有知名大学的权威专家为“她”字专门著书立说,进一步确定“她”字为刘半农首创。其实,“她”字根本不是刘半农创造的,“她”字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至少出现在明代。“她”字在《康熙字典》有收录:【玉篇】古文姐字;【说文】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亦作她,或作媎;【博雅】婵母也。在古代,“她”与“毑”、“姐”、“媎”等字的部分义项的音义相同,都是指女性。再从“她”字的结构来看,左边是“女”,显然与女性有关,而右边的“也”是声符,还是意符,或者声符、意符兼而有之,要了解这一点,就要看看“也”字的本义了。《说文解字》:“也,女阴也。”即“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字,作为最具女性特征的“也”再加上“女”,构成“她”,为会意字无疑,将其作为女性代词再明白不过了。就象“姪”与“侄”字一样,虽在不同历史时期通用,但“姪”字大多是指女姓侄子,否则就看不出区别。


 笔者收藏有明末至清末出自六人之手的手抄文稿,约80多万字,都有女性代词“她”字出现,共有60多个。只能说“她”字作为女性代词在古代与俗体字一样很少在公开的印刷刊物上出现,并多被“他”字代替,刘半农没见过就以为古代没有,刘半农甚至连《康熙字典》收录有“她”这个字形也没见过,这在刘半农与寒冰的争论中得到证实:“要是这个符号是从前没有的,就算我们造的;若是从前有的,现在却不甚习用,变作废字了,就算我们借的”。清末著名学者李元度撰写的近三十万字的手抄本遗稿《杂文摘录》中就出现五个“她”,怎能说已“变作废字”了呢?只能说刘半农的提倡起了推广作用。不过肯定会有专家说你收集的史料都是假的,笔者曾就明清手抄史料中有“她”字的发现打电话给《“她”字的文化史》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先生,他立即回答说你这些史料都是假的。当然在他心目里,这些史料必须是假的,是绝对不会认可的,否则他那部所谓的《“她”字的文化史》不就成了伪学?其实这些史料是真是假只有一种可能,妄下是假结论的专家是真专家还是假专家也只有一种可能,反正他们信口开河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现在很少有真正严谨的专家对“她”字的由来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大都是人云我云、以讹传讹、拾人牙慧,而且还在继续误导国人。 
 
    《康熙字典》收录的“她”字:

http://s1/mw690/003bIYW2zy6JSJayE4oa0&690

          明末李自成圣谕中使用的“她”字:

http://s15/mw690/003bIYW2gy6RVS05sL4ae&690

 

康熙十五年平江县秀才吴谷祥撰《湄水杂谈.“青坛埠记”》15册16页中的“她”字:
http://s9/mw690/003bIYW2zy73NgL2Nhm98&690

            光绪六年著名学者李元度所撰《杂文摘录》第29册21页中使用的“她”字:

http://s10/mw690/003bIYW2gy6RVS9foWl9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