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李虎林)
(2015-01-19 15:31:48)
标签:
“禹城市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交流会议”发言交流材料 |
分类: 经验交流 |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助推器,而课题研究则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和各类课题研究工作。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禹城一中教科所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科研制度,积极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省市县各级教学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大力开展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积极遴选和推荐优秀教科研稿件,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课题研究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重点汇报一下课题情况,借此和大家交流:
一、积极开展了规划课题研究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禹城一中教科所,同时逐步制定和完善了教育科研专项制度。教科所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对教学实践的推动作用,注重课题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重点,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让教育科研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教师队伍服务。
近三年,我校共承担山东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项现已结题,德州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共21项,其中15项已于2014年12月结题。
2014年元月23日至25日,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邀请30名专家及部分领导、工作人员,对各县市区(市直学校)报送的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2月28日公布了结题名单,禹城市一次性结题43项,我校就占了15项,我校吕正强校长 和李冬明老师、袁金红老师主持的课题被评为“德州市优秀课题”。另有2项省级课题和 5 项德州市课题正在研究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大力推进了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的实践研究方式,是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进行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而且其成果能直接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研究形式,最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
2011年,经过德州的培训,我校领导决定大力推进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我在动员大会上做了题为《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你我同行》的报告,推动了我校小课题研究的热潮。近几年,我校教师共申请小课题累计达375项,几乎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其中363项已通过结题鉴定.2014年9月,我校有10项小课题申报立项正在研究中,其中孙丽俊老师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效途径研究》,被教育局列为优秀立项小课题。
2014年11月4日,小课题研究培训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小课题研究步步深入,召开小课题主持人会议,及时传达教委下达的通知,督促小课题主持人按时上传所需内容,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出等级,对优秀者提出表扬,督促鼓励后进。利用教研博客进行跟进指导。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有效地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
三、扎实完成了其它工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组织了其它活动。
一是扎实开展了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工作。2014年,学校共推荐6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参加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其中2项获得一等奖,3项获得二等奖。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齐鲁教师读书计划征文活动。校园中一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慢慢壮大。
四是实行“青蓝工程”,促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采取新老结对,师徒捆绑前进的方式。通过授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课堂教学。
五是坚持教师培训和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积极开展了校本培训、全员培训、分散培训、圆满完成了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
六是编辑出版《教研文摘》和《教研论坛》。每学期编辑出版十期《教研文摘》,每学期编辑出版四期《教研论坛》。介绍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成果,了解最热点的教育实践,使所有教师一直处于学习提高的状态,对于教师业务理论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一年来我校教师有30多篇论文获奖。文章发表于各级教育教学刊物共70余篇。教师开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由于教育科研成绩比较显著,2014年3月禹城一中被德州市教育局评为“德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我被评为“德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在此对于禹城教育局领导的帮助和陈主任的指导表示感谢。
在新的一年中,禹城一中教科所将在市教育局和市教科所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助力,为深化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和振兴禹城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