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角度打量,这座著名的古老寺院依旧气度不凡。托林寺历经千年沧桑,质朴无华!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与审美对象。坍塌的残垣断壁毫不掩饰地躺在地上,但托林寺并不陈旧也不老态。这里无疑是一块有灵气之地,佛的恩泽一直在照耀,福佑了托林寺的辉煌存在。
http://s2/mw690/ae1d1558gdb30d995a321&690
http://s7/mw690/ae1d1558g7c51af65e746&690
在托林寺你就看不到名寺常见的那种金碧辉煌与气派,它的外立面除了红与白的涂料外没有别的装饰,但它一点都不缺少庄严与美丽,你无不肃然起敬。我被它深深地打动,南面那高高的土山似乎是向托林寺致以敬意。
http://s15/mw690/ae1d1558gdb30e251b92e&690
http://s7/mw690/ae1d1558gdb30e2791756&690
面对托林寺的质朴,我对宗教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与亲近。但也不敢造次或随便,连大声说话或与同伴讲点什么都不愿,只想凝神静气,享受注视与联想之趣。领悟佛的神圣与荣光,任由身心获得片刻的净化。
http://s13/mw690/ae1d1558gdb30e7cfaffc&690
托林寺就在札达县城中,神凡两界的景观与气场截然不同。走出城中主干道向左拐,便是托林寺,转瞬间便由凡俗世界来到神的世界,这仿佛是未与现代交接的另一时空。寺院群落一律朴素,也不高大,却不乏崇敬与庄严,你无法不油然生敬。
http://s16/mw690/ae1d1558gdb30ecaa1f8f&690
http://s13/mw690/ae1d1558g7c51b17bcf3c&690
象泉河从托林寺院的脚下蜿蜒流过。9世纪中叶,走入末路的吐蕃帝国在朗达玛的灭法禁佛中灭亡。落难王子远逃阿里,建立新的政权,分封三个儿子,二儿子的封地就是古格王朝。996年,第二代古格王禅让王位,在象泉河建起托林寺,专心事佛。
http://s16/mw690/ae1d1558gdb30f279fc0f&690
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来托林寺传经讲法。自此,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上路弘法在阿里高原拉开大幕,与青海下路弘法一起奠定了藏区的宗教与传统,藏民族独有的灵魂世界与人格由此定型,代代相传。
http://s1/mw690/ae1d1558gdb30f5e3cf20&690
15世纪,托林寺改宗归属黄教格鲁派,但寺院艺术风格受周边地区影响,显然与格鲁派风格不同。在坍塌的残垣中遥想托林寺当年不凡的气度与规模(如今托林寺只是当年的一部分)吧,那是西藏宗教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也是古格王朝繁盛时期的伟大象征。
http://s3/mw690/ae1d1558gdb30f7fcaa02&690
火红的围墙似乎还有1076年那次“火龙年大法会”遗风余韵。1076年是藏历的火龙年,托林寺举办火龙年大法会,卫藏、康巴的高僧来了,成为当时西藏的一大盛事。托林寺在藏地就此成名,举起藏传佛教的宗教大旗。
http://s9/mw690/ae1d1558g7c51b2aa21b8&690
上路弘法在托林寺举旗之时,正是佛教在印度起源地的衰落,中亚、南亚的佛国世界纷纷易帜,转换成穆斯林的世界。托林寺则逆势而上,一个不同凡响的一个坚定者,直至殖民势力侵入,也未能敲开西藏阿里的宗教大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