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ae1d1558gd5e62a6a3fe6&690
琅勃拉邦因“勃拉邦”金佛这尊保护神而得名,这是湄公河边一个小巧的城市,34万人口,没有林立的高楼。但,却是老挝历史与文化的精萃之地,数千年来的地缘政治与宗教影响在此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有年份的建筑特多。
1353年,琅勃拉邦建立起澜沧王国(有关澜沧王国的年代国际学术界分歧颇大)。这是老挝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小乘佛教定为国教,影响至今,印度教在老挝式微了。此前的老挝,一直是周边国家的附庸、附属。澜沧王国之前的老挝历史记载,本国竟告阙如,依赖于中国历朝史籍文献的记录能拼接出大致的轮廓,也是一鳞半爪的(在大皇宫国家博物馆里你能见到中国史籍摆放于其中)。“澜沧”二字的音译颇雅,却易误导至联想“澜沧江”,承袭明王朝文献译作“南掌”亦无不可。“澜”音即老语的“百万”之意,“沧”即“大象”。百万大象之国,不为不雄壮矣,当年老挝王国的国旗便是三只像头在旗帜中央。
18世纪开始,澜沧王国逐渐分裂为万象、琅勃拉邦等若干小国。国家行政中心迁入万象,但琅勃拉邦仍是王室驻地,仍为“王都”,“双都”格局延续至1975年王室退位。1893年,法国人殖民入侵,1954年7月老挝独立法国人被迫撤出。但内部政治未统一,美国人的手进来了,战斗还继续。1975年,末代国王西萨旺瓦达纳宣布退位,象征君主时代的“三头象国旗”为象征共和的新国旗取代,老挝的君主制寿终正寝,美国人怏怏离去。琅勃拉邦不再是王都了,王室的光环仅成为了回忆。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琅勃拉邦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
http://s2/mw690/ae1d1558gd5e6369abec1&690
http://s3/mw690/ae1d1558gd5e638582a92&690
http://s13/mw690/ae1d1558gd5e63a12ee5c&690
http://s6/mw690/ae1d1558gd5e63b81df25&690
琅勃拉邦城依傍湄公河而建,支流南康河自东而来,流至圣山普西山脚,折返身绕至城北,汇入湄公河。宁静的大街小巷里坐落着不少古迹寺院,30多万人的琅勃拉邦城竟有50多座寺院,叹为观止了吧!如今的国家博物馆就是前老挝国王的皇宫,名曰大皇宫,其实是一所矮小不大的地栖式建筑,建筑立面丝毫无显尊、贵、权势的象征。不忍足睹啊,我就未拍照留存了(只要参观国家博物馆你便可见)。也难怪,是法国人来了帮你建的房子,能允许有凌驾于殖民统治者之上的建筑象征吗!?真为西萨旺冯国王感到不平啊。
http://s14/mw690/ae1d1558td5e6574f1bfd&690
http://s13/mw690/ae1d1558td5e657632e3c&690
http://s5/mw690/ae1d1558td5e6578343e4&690
http://s12/mw690/ae1d1558td5e657a36fcb&690
http://s11/mw690/ae1d1558td5e657c9127a&690
http://s13/mw690/ae1d1558td5e657d21e0c&690
http://s10/mw690/ae1d1558td5e657ff06c9&690
古迹寺院以“香通寺”名气最大,建筑是澜沧王国最辉煌时期的代表作,皇家庆典的专属寺院,现存有西萨旺冯国王的骸骨及其镀金灵车。进入一个神、凡皆王之地,慕名而来的仰望者未进门就已接受了关于尊贵的暗示,至高无上。说实话,从西萨旺冯大街、萨卡林路一路走下来,更能引起我兴趣的还是那些十分平实的寺院,同样很古老,但寺院里充满了平民化的气息,尤其它散发出来的现世宗教活力,使我无法不驻足观望它一番,留此存照。
http://s5/mw690/ae1d1558td5e65c6e04a4&690
http://s12/mw690/ae1d1558td5e65c82a82b&690
http://s12/mw690/ae1d1558td5e65cac5aeb&690
http://s7/mw690/ae1d1558td5e65cc994d6&690
老挝在被法国殖民主义统治的60余年里,法国文化影响至深,如今仍触手可及。法式建筑与殖民地风情恰好成了琅勃拉邦的一大旅游看点,城里的旅游餐饮与客栈,许多都是这些老建筑,住进这样的老宅子客栈里是一个绝妙的选择。“嘟嘟”车算是街上仅有的公共交通了,当地人和西方人是“嘟嘟”车的两大乘客群。
http://s13/mw690/ae1d1558td5e6610ea60c&690
http://s13/mw690/ae1d1558td5e6613582ac&690
http://s12/mw690/ae1d1558td5e66149b60b&690
http://s8/mw690/ae1d1558td5e66172d387&690
http://s3/mw690/ae1d1558td5e6618f9522&690
http://s11/mw690/ae1d1558td5e6619f935a&690
http://s1/mw690/ae1d1558td5e661b47cd0&690
http://s4/mw690/ae1d1558td5e661dbe9c3&690
http://s5/mw690/ae1d1558td5e661f37ac4&690
http://s1/mw690/ae1d1558t7bca3d01de80&690
http://s13/mw690/ae1d1558td5e6622cb2bc&690
http://s11/mw690/ae1d1558td5e6623de27a&690
湄公河流至琅勃拉邦,似乎特让人兴奋让人梦,冬日的温暖对这里情有独钟,气候不冷不热很适宜。只要往河边露天酒吧一坐,临河揽胜、神聊、发呆,任随君意了。慢慢呷着老挝啤酒或老挝咖啡,微风拂面,让你舒服得就不想再动窝。老挝咖啡和啤酒品质相当不错,物美价廉当之无愧了。喝着纯正的老挝咖啡,你无法不想起殖民主义的法国人。当年在老挝的法国退伍老兵建立了垦殖公司,引种咖啡、引种橡胶,也引进了罪恶的罂粟!如今喝老挝咖啡,是要感谢法国人的,其味道轻易好过了方便饮料的代表雀巢咖啡。不足五元钱人民币一杯的热咖啡,你坐半天都行,服务员始终笑吟吟地望着你。晚饭也在这儿吃吧,都坐这么久了,总得帮衬一下才是啊。这时,服务员的脸笑得比湄公河的晚霞还灿烂了。
http://s8/mw690/ae1d1558td5e66a0653f7&690
http://s4/mw690/ae1d1558t7bca3dd4c663&690
http://s5/mw690/ae1d1558td5e66aa15564&690
大皇宫门前的路是以“西萨旺冯”国王的名字命名的,连接至香通寺门口的萨卡林路。这条国王大马路一日有三变:黎明时分,化缘僧侣鱼贯而来,接受民众布施;一入白昼,车来人往,西萨旺冯大街车水马龙;入夜,此路禁止车行,变身为步行街夜市。小摊小贩们赶在太阳落山前就支起了售卖摊位,恭候晚间来此游逛购物的各国游客。
http://s15/mw690/ae1d1558td5e66d703efe&690
http://s3/mw690/ae1d1558td5e66d9a8b82&690
http://s13/mw690/ae1d1558t7bca3e2bc00c&690
http://s2/mw690/ae1d1558td5e66dd85631&690
就像在湄公河两岸泰国人与老挝人讲着各自的语言可以互相沟通一样,版纳的傣语在老挝也大致能最简单交流。壮、泰、佬、泐(傣)语本就同属一脉壮傣语族,有差别,也近似于方言。语言学,帮助我们识别了民族与族群的关系,还揭示了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路线。
http://s6/mw690/ae1d1558td5e670233b15&690
在山区路上遇见的这个吹芦笙的小伙子显然是老听族系里的苗、瑶之属,如果我能讲苗、瑶语的话,定能与之简单交流。尽管他未着苗、瑶服装,其芦笙的文化符号早已将其族源身世暴露无遗了。18世纪末,中国与越南的苗、瑶少数民族大批迁徙至老挝北部山区。
无论从自然地理、民族地理或语言地理上看,云南、广西南部与中南半岛同处一个地理区域内。数千年来,源自古代中国的稻作文化与民族迁徙,不断地南下中南半岛,使得云南、广西诸少数民族语言对应老挝不同族系,极简单地交流亦无大碍(当然,迁徙时间愈久,语言分化愈甚,交流障碍也愈大)。老挝的近百种少数民族大都分属于三大族系,即老龙、老松和老听族系。与现今版纳少数民族语言可对应的,如傣族的傣语对应老龙族系;苗、瑶族语对应老松族系;布朗族语则对应老听族系的孟高棉语,此外还有爱尼族等等。
没什么奇怪的,就因为这些民族是跨境民族,族源、血脉、语言都曾经同宗同源。今日老挝的丰沙里、勐温勒、勐岳等地方都是当年作为西双版纳景龙金殿国公主的陪嫁送出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