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尚古情结

标签:
尚古中国人文化杂谈 |
分类: 文化论坛 |
在如今国内的电视剧中,很容易注意到,古装剧、宫廷剧占据了半壁江山。有这样的报道:由于抗战剧中各种神奇特技、雷人镜头受到炮轰,在广电总局的限令下,抗战剧数量锐减,于是有人估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古装剧将会充斥整个荧屏。
古装剧、宫廷剧确有泛滥之嫌。一些重大的历史题材被不断挖掘,不厌其烦地被反复“咀嚼”。那些大人物,如历朝皇帝、公主、顾命大臣等也是频频在荧幕出现,形象挥之不去。比如与康熙皇帝有关的电视剧,随便搜一下,就有《康熙王朝》、《少年康熙》、《康熙微服私访记1、2》、《康熙情锁金殿》、《康熙秘史》、《青天衙门》、《怀玉公主》等等。
还有,就是各类鉴宝、淘宝类节目热播,人们追逐、欣赏那些“真品”,也就是古人用过的“二手货”。
中国人对历史剧、古董如此热衷,并乐此不返,其原因在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尚古情结。
国人的尚古情结可说是由来已久。翻开历史书,那些古人就特别喜欢引经据典,言必称“上古”,动则翻出老祖宗的牌位,总是认为今不如昔,今人不如古人,似乎过去的一切都是好的。中国人意淫出了三皇五帝,把其生活的时代作为一种理想的乌托邦而推崇。可是这些半人半仙的“圣贤”们,还有其生活的“夏前时代”,本身就是个疑问,因为挖遍了神舟大地,至今也没有找到任何考古学的证据,证明这些人或是这个“朝代”的存在。而其所以被后来的诸子百家推崇,更像是为了用来阐明各自的学说和观点,以此来提高各自学派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儒家和道家文化虽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有一点相同,都是尚古。道家甚至认为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最好,有了帝王后就走下坡路了。
前一阵流行“民国热”,把民国的东西抬得很高,什么民国的教育模式、民国的教科书、文化名人都备受推崇。如今人们看不惯当今社会的拜金主义、贪污受贿等一些不良现象,于是乎,一些人开始怀念老毛的那个时代,老毛也作为一代伟人被重新抬上了神坛。显然,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逻辑,如今的社会出现了问题,就一定要回到过去那种缺吃少穿、担惊受怕的时代?就没有其他的途径可循?可见大脑一定是进了水。
尚古情结不难理解,人到老年,没有了向前拓展的余地,丧失了动力,就往往容易怀旧,追忆那“过去美好的时光”,从中得到成就和满足感。还有,就是当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是不尽如意之时,也容易让人回头,就像小袋鼠受了惊吓,一定要跑回到袋鼠妈妈的育儿袋里一样,失意的人也要回到过去,寻找精神上的支柱。中国的文化精深,历史悠远,自然有很多可供意淫的东西。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能被回忆起来,回忆这个过程本身就带来积极的情绪,因为它代表着“你在回忆这件事情上是成功的”。人一旦有了积极的情绪,下意识地会寻找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这时人们就可能把这种积极情绪的原因归结到过去的事情,从而强化了过去的美好。此外,人们经常会采用“代表性启发”的思维,即把我们印象深的事情用来代表整个过去。比如人们回忆过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经过简单对比,就得出过去的时代更好。
崇古情结影响到国人的认知。面对问题,中国人所做的不是用科学的逻辑来判断,而往往是习惯于引经据典,用古人的说教来印证现实的合理性。甚至至今还有人拿易经、五行八卦那些过季了的“理论”来说事。中国的落后,根本在于文化的落后,在于思想意识的落后。从故纸堆里寻找答案,一味地想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这种做法是完全不足取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古人比今人更高尚,也没有证据证明人类的人性在几千年中有了退化。很多中国人觉得古人比今人更高尚、聪明,其实是没有根据的臆想。
一味地推崇过去,认为过去一切都好,必然降低了变通的能力,缺少了进取的动力。在中国搞政治改革尤为艰难,这是有目共睹的。历史上那些锐意进取的改革家都没有好下场。如秦朝的商鞅力主改革,却最终落了个被车裂的悲惨结局;北宋的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大无畏精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最后却遭到罢官而使改革夭折;清末的百日维新更是以流血而告终结。在现实中,这种复古、尚古情结被社会上的既得利益者利用,成为改革的阻力。
吴鸿昌先生从文化的原因看待中国的落后。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原始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等的混合体,这与西学传入中国时已经基本发展完备的社会科学各学科状况无法相比,与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更无法相提并论。西学已经走过了沙龙时代人文学说和自然科学尚未分家的初级阶段,进入科学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而中国的学术仍然停留在上古时期。
可以说,任何民族都有祖先崇拜意识,但中国人的意识之大、之深,却是少有的。崇古、尚古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儒家文化以孝为基石,而祖先崇拜则是孝顺的一种终极表现形式,中国人不信上帝,却把死人变成了神,在那里膜拜。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时说:“如果要问,中国既然不间断地致力于各种技艺和科学已有如此遥久的历史,为什么进步却微乎其微?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流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
中国需要的是向前看,用最先进的科学文化来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向后看,在落后的原始文化里寻找出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仍有一些人因循守旧,总幻想着用老祖宗的规矩来指导现代人,这只能说中国人的创造力太差了,几千年来都没有走出祖先的藩篱。一味地崇古、尚古,无疑将影响到我们今天和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