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活着,是为什么呢?哲学,以理性的思考为我们探讨了这个问题。哲学,离我们并非那么遥远。
冬季里的一天,阴雨连绵,草木萧瑟。去斯图加特的老城区办事,办完出来,走过商业区的一个星形路口,无意间发现了这里的黑格尔故居。这是一幢四层的老式楼房,位于艾哈德大街53号,与周围房子比邻而居,并不起眼,如果不是临街的外墙上镌刻着“黑格尔故居博物馆”几个字,恐怕不会引人注意。怀着对这位前辈的敬仰,和对哲学的好奇心,走了进去。
http://s13/mw690/003bGnEugy6HpHxpEWo6c&690
博物馆竟然还是免费的。与管理员打招呼,走进来,感觉更像是来到私人的家里做客。
作为中国人,都自愿的或非自愿的,无一例外的受到马列主义的熏陶。在政治课上提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在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个被“批判了”的黑格尔先生,就住在这里,他被认为是近代德国伟大的思想家。由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以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为出发点,并认为这种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是独立存在的唯一的世界本原,所以人们把黑格尔哲学称为绝对唯心主义。
1770年8月27日,黑格尔诞生在这座房子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的父亲是一位很绅士的税务局书记官,为了让黑格尔受到更好的教育,专门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此外,家庭的图书室也为他补充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http://s16/mw690/003bGnEugy6HpHvSbVRcf&690
黑格尔是一个勤勉的学生。他5岁进入拉丁学校,7岁进入斯图加特的文理中学,各门功课一直都很优良。
1787年,在学校举行的毕业生演讲中,黑格尔演讲的题目是《土耳其统治下的应用艺术与科学之衰落》。他历数奥斯曼帝国不重视科学文化的种种弊病,然后婉转巧妙地讴歌了自己的国家、故乡及学校。黑格尔的演讲获得了一致好评,也由此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奖学金。
http://s11/mw690/003bGnEugy6HpHdMhMCba&690
http://s7/mw690/003bGnEugy6HpHeUEPs96&690
18岁后黑格尔赴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神学。在州立大学学习期间,他是个好学生,获得过大公爵奖学金。早年的他是个遵循导矩的人,朋友送给他漫画,画的是个驼背的老头。
1793年黑格尔在图宾根通过硕士考试,毕业后他分别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担任家庭教师;1801年至1807年在耶拿做副教授;1807年至1808年担任《巴姆贝格报》的主编,1808至1816年担任纽伦堡埃吉丁文科中学的校长;1816年至
1818年曾任海德堡大学教授。 http://s6/mw690/003bGnEugy6HpHgcz5ze5&690
http://s6/mw690/003bGnEugy6HpHj60LPf5&690
与所有的伟人一样,黑格尔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深受同时代的哲学家康德、谢林等的影响。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在当代的精神世界里占有显赫的地位,直到1818年,黑格尔受聘于柏林大学后,情况发生了突变。
http://s10/mw690/003bGnEugy6HpHqnrWpd9&690
随着一系列著作的问世,黑格尔的名声更远远超出了讲台的局限,从1807年面世的《精神现象学》,到1812年至1816年间所著的《逻辑学》,直至1821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奠定了他哲学史大师的地位。
黑格尔的成就在于存在的真实性,包括对上帝的认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在精神上加以领会和分析。他以令人惊奇的思维,将迄今的哲学概括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上。
顺着纪念馆里古旧的木楼梯,逐个走过每一间展室。室内摆设着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具,展台里陈列着黑格尔当年的少数生活用品,还有部分手稿、图片、他上学时的作业,以及被译成多种语言的著作。http://s11/mw690/003bGnEugy6HpHrPoJIea&690
黑格尔的影响是深远的。十九世纪的革新派思想家,以索伦•齐克果、卡尔•马克思,还有列宁都潜心研究黑格尔浩瀚的著作,从中汲取营养。
恩格斯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给我们留下诸多名言:
-
对失误的畏惧本身已是失误;
-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
-
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
-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http://s7/mw690/003bGnEugy6HpHcEPZA96&690
可以说,当代严肃的哲学家和学者,在试图理解世界和存在意识时,都不能不钻研黑格尔。
http://s8/mw690/003bGnEugy6HpHuKQsL97&690
博物馆里几乎没有什么人,走在嘎嘎作响的木板地上,给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而这种氛围,也正烘托出黑格尔哲学的深奥和理性。古来圣贤皆寂寞,黑格尔哲学注定不可能成为取悦大众的通俗说教,就像一张普通的牛皮纸,它朴实无华,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却是不能不提到的一颗明珠,随岁月流失而不失其光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