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丘山中和节的文化特色

(2012-10-17 11:24:20)
标签:

文化

分类: 中和文化
云丘山位于吕梁山最南端,乡宁、新绛、稷山交界处,这里山水秀丽,气象万千,文化深厚,源远流长。具体来讲,它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古老性。云丘山中和文化的内涵,最远可以追溯到夏代。相传,在几千年前,云丘山就是夏人朝圣祭天的神山,至今百姓登山依然俗称"朝顶"。同时,云丘山也是夏人生殖崇拜的圣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开山门,到三月初一关山门,"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人流如织,男欢女爱。它除了有益于人口的繁衍,还关系到农作物的丰稔和禽兽的繁殖。其俗称"野合"或放野,实际上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群婚"、"乱婚"等现象拖入后期的一条尾巴。今保留除神塔,缝缝崖等自然生殖崇拜外,还有"鞭杆"、"花篮"、"摸娃娃"等古老习俗为证。

     二、独一性。关于中和节的来历,《周礼•春官宗伯》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这是与其相关的最早内容,至今云丘山中和节仍然保留了这一形式。明确定为中和节的是唐朝贞元五年(790年)。此年正月十一日德宗皇帝诏曰:"......朕以为春方发生,候维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同和,俾其昭苏,宜均春茂。自今以后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由此可见其活动内容和夏人朝顶有着诸多的联系,这是云丘山中和节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但据许多史书记载,中和节活动"唐后不举",后世民间将其与"二月二龙抬头"相混淆,有称其为"青龙节"的,真正把中和节习俗完整的保留至今,恐怕只有云丘山一处了。所以我们说云丘山不仅是古代祭祀和生殖崇拜的活化石,更是中和节的活化石。

     三、包容性。云丘山中和节延续至今,其涵盖古今的包容尤为关键。纵观今日中和节的内容,有远古时期的朝项祭天、男女狂欢、生殖崇拜,也有唐朝时天地同和、务农祈丰等中和节的内容。元末明初道教的融入更为其发展繁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民间俗神的祭祀如送子娘娘,土地、玉皇等使其更为百姓接受,三教合一也有体现。时至今日,甚至融入了对抗战车亡将土的祭拜。我们可以这样说:云丘山中和节如一条涓涓不息的河流,从远古一直流到今天。一路走来,一路吸纳,适时令,遂民心,广收兼取,包容万千,万集大成,千古不朽。

     四、广泛性。一个民间文化节日千年繁盛,必然源于民间的广泛参于。史载,云丘山中和节,每年四方云集,虽以新绛、乡宁、稷山、河津、万荣、运城等晋南县市为主,但豫西北、陕东等地百姓也风尘仆仆,远道而至。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乡宁县委、县政府致力开发,广泛宣传,云丘山中和节名播四方,每年二月十五,朝山拜圣,流连山水者络绎不绝,车塞河道,人满山壑。研究涉及范围,恰涵盖了夏人活动中心区域,由此可见"夏人朝顶"之说并非虚妄。我们相信有政府推动,百姓参与,云丘山中和节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必将日益发扬广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和节俗漫谈
后一篇:关于中和文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