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智慧的大脑和健康的体魄。他们的环保意识重大,直接影响未来的生存空间。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方式,同时是低代价、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因此,低碳生活应从娃娃抓起,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过健康生活。
经过半年的研究,实验,实践,分析,考察,我着手研究的小学生低碳环保教育研究成果如下,同学们基本能做到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爱惜书本、纸张,几乎不用一次性用品,成果显著。
在节电方面,前测中,能完全做到节约用电的孩子占了17%,做不到的占了23%,从数据中分析,我们能看出孩子节约用电的习惯还是有的。深入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节约用电仅限在随手关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通过发放节约用电资料,讲座,参加“一小时熄灯”活动,写活动反馈,游戏创编等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从学生的习作中,看到学生认识到随着电器设备的增多,学校使用的大屏幕、投影机、录音机、扩音机、电脑等等,这些电器设备每时每刻都需要电,每按动一下开关都需要电。学生认识到使用节能电器的重要性。在后测中,能完全做到的学生占33%,但没有做到的为0。从数据中看出,学生节约用电的概念更了。
在节水方面,前测中36﹪的同学选择完全做到,没有做到的同学占6﹪。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节约用水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孩子家庭里节约用水的方法也比较多。组织孩子了解注重国内外节约用水器具,了解家庭如何装节水设备,通过手抄报展示,节约用水小制作等活动,提高孩子的认识。在后测中,由于学生对节约用水概念的认识的提升,出现了和节约用电一样的现象,完全做到的学生,仅为42﹪
在节约粮食方面,前侧中完全做到的是占39﹪,没有做到的占23﹪。实验班的老师开展了情景表演,分两个专题,一个是家庭饭桌,另一个是餐馆饭桌。家庭饭桌从盛饭开始,到夹菜,到吃饭,都进行表演,讨论,让学生找出家庭饭桌上不浪费粮食的做法。餐馆饭桌表演从点菜到剩下食物怎么处理,也做了多个情景,学生出谋划策。同时每月发放调查表,由家长进行测评。后测中94﹪的学生能完全做到不浪费粮食,从数据看来,学生已经养成吃饭定量的习惯。
在塑料袋使用方面,前测显示34﹪完全没有使用塑料袋的习惯,38﹪的学生没有做到。,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使用塑料袋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使用的数量不在少数,也知道学生都知道一定的环保知识,但环保意识不强,且没有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在学校、社会的宣传和教育,在后测中有96﹪的学生能完全做到,没有做到的为0。学生已由有使用塑料袋的习惯转变为拒绝使用塑料袋,决绝白色污染已逐渐成为同学们的习惯行为,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得到加强,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在纸巾使用方面,前测完全做到的占27﹪,没有做到3﹪,数据显示孩子们有节约用纸的意识,但在行为上还未形成良好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习惯需要花较长的时间进行宣传教育,并在行为上给予指导,因此,在培养良好使用纸巾的习惯的研究方面,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经过三年的养成教育,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用纸巾的行为习惯与前一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擦嘴、擦手这些事情学生不在使用纸巾,养成了带手帕的习惯。孩子们了解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从实际行为中落实不能乱用纸巾、浪费纸张,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使用纸巾的习惯。后测结果也令人满意,完全做到的同学达100﹪。
活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受教育者的活动而实现的。所以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必须从分析他们的活动入手,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人的心理、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环保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周围世界,认识绿色生活,形成良好环境保护习惯。老师决定从节日入手,如我们结合环境纪念日、纪念周开展多种的环保教育活动。每年的植树节前后,我校都组织师生植树,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开展好“无纸屑无垃圾”大动手活动日;结合世界环境日,我校还进行了主题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系列活动。宣传新的环境理念,宣传环保科普知识,弘扬低碳绿色文明。
为增强课题实施的有效性,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实验,老师们都深有体会。校园低碳生活公约,低碳生活环保小制作,低碳生活专题实践活动,低碳生活班歌创作,低碳生活口号创作等活动,并对各年级
“低碳生活”成果进行了展示。学校还开展了众多的专项活动:如
“低碳生活我能行”、“我为低碳生活献良策”、“环保低碳标语设计”、“我与低碳生活漫画设计、环保制作”,学生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使学生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去。学生在学校能做到人离开课室就会关灯关风扇,但可家长反应在家就不会了,又如有些学生在学校不会乱扔纸屑,但上学路上,就算是班里的卫生员,吃完早餐后也会把包装袋随手扔在街边,但开展实验后,这些学生都成为了家庭的环保小卫士了。
研究结论
主题活动设计要源于学生。主题活动的设计要遵循“自己的活动自己搞”。学生是活动设计的主体。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挑战自我的空间、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习惯的养成变得自觉。 错误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只有正确的对待错误,才是通往真理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应该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应该允许学生出错。任何人都会有错误出现,关键在于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自己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深深体会到抓住教育契机,开展主题活动的重要性。比如,老师常常看见有些同学在洗手间有事无事地开水龙头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老师知道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奏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黄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就节约用水制定了几个主题活动,一是“水的自白----说说水资源的分布”,二是“哪里可以看见我-----说说水的作用”,三是“水与我们的谈话-----怎样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玩水龙头浪费水的现象自然消失了。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们能做的,能做好的就是及时通过活动,帮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
环保不仅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更是一种行为和实践过程。要让这种观念扎根于小学生的头脑,要让这种实践成为小学生自觉的行为和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走进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以读儿歌、唱歌曲、玩游戏、做实验等形式,有意识地开展环保教育的课外活动,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兴趣,强化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发地保护环境,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如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节约用水老师上了这样一节语文口语交际课《这样做不好》。一开始,我借图引题,师:小朋友们,你瞧,世界是多么美好!(展示图片: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整齐的楼房……)可是,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展示图片: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破坏花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做呢?同学们都指出这样做不好,破坏了环境,紧接着我又出示以下两幅图片,让大家来说说这样做好不好。图一,一个阿姨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不停地流。图二,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踢足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可是水资源却是有限的。小草也有生命,在草地上踢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影响别人休息。最后老师总结:没有饭吃,我们能活一个星期,没有水喝,我们只能活两天。没有水,花儿会枯死,没有水,小草会变黄,我们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今年有许多地方的的树、草、庄稼都因为没有水活活枯死了,很多人都没有饭吃了,我们要爱护花儿和小草,我们也一定要节约用水,千万不要浪费。又如: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无烟校园,健康一代”绘画大赛。
问题探讨
经过前阶段的实验,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尚需巩固,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今后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作继续探索:
1、深化在环保教育中小学生由知向行转化的研究。
2、探讨如何将现代媒体与环保教育手段相整合。
3、探讨如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分段有效地实施环境保护教育的基础上,优化小学环保教育的整体功能。
4、探讨如何把实验班的经验辐射到全校每一个班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研究与探索,将这一课题研究不断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