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熏鸭

(2018-08-31 19:54:04)
标签:

文化

熏鸭

江文明

熏鸭是家乡人人喜爱的一种美食,香喷喷的。

在土楼起居的客家人,有一个风俗习惯,那就是不管生活过得如何,过年都要买鸭子吃,给亲戚送礼也用它。富裕的人家鸭子买得多,经济拮据的家庭只能勉强买上一两只。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宰杀鸡鸭了。村民们将拔光毛的鸭子放进大铁锅里蒸,直到能用筷子轻轻穿过鸭腿上的厚肉,才把蒸熟了的鸭子夹起来放在洁净的锅盖背面,用粗盐巴把鸭子的里里外外卤个遍,然后用盘子盛着喜滋滋地端上二楼的禾仓(即谷仓)悬挂起来,留到除夕和正月初二走亲戚时用。

那时,我家比较穷,父母精打细算也只能凑足两只鸭子的钱。大年三十晚上,大楼里充满了欢快,各家的主妇捋起袖子切芹菜,煎蒜头,炒阳春面,铁锅里传来幸福的爆炒声,酱油的香味在土楼的空气中飘荡,馋得一脸黑乎乎的小孩子们拼命吞咽流到嘴唇边的鼻涕。母亲告诉我,要想早点过年,就呆在灶前把火烧旺来,别到处去跑。

年饭终于做好了,母亲叫我们坐在椅子上,她一边分筷子,一边上菜;父亲则在灶头上剁鸭肉,肉屑掉到砧板上,他就将肉屑捡起来塞进孩子们的嘴里。由于鸭子少,父亲只好将一只鸭子分成两半,一半过年吃,一半留到正月以备客人来;还有一只鸭子也分成两片,让母亲在初二那天回娘家做年礼,分别送给两家亲戚。

那年代,许多人平时很少能吃得上鸭肉,吃鸭肉几乎就是过年的代名词。好不容易等到过年,盼望可以好好打一打牙祭,可是,每一家都是人多肉少,看到脏兮兮的孩子馋得不行的模样,父母都会尽量将不多的鸭肉夹给小孩吃,而他们自己却将没什么肉的鸭头或者鸭爪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啃着。一盘鸭肉通常不须一会就被吃得精光。

虽然留了半片鸭子,但家贫亲戚少,母亲的愿望每每落空,留下的鸭肉最终还是自家吃。可是,母亲舍不得这么快就将仅剩的一点鸭肉吃掉,依然把它挂在禾仓里。土楼客家人还有一个习俗,走亲戚都在初二那天,而初三不宜走动,如果初四再没有人来,那就意味着春节没有亲戚来了,所以家里还有鸭肉的话,就可以放心享受。

尽管冬春时节食物能放得比往常更久一些,但是蒸熟了的鸭子一直挂在那边也会坏掉。村民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般还没等到鸭肉变味,就及时将它进行处理——放进锅里熏烟。熏烟的技术并不复杂,首先点起火来,预热一下灶锅;接着在锅里倒入清水,用竹枝帚顺时针把铁锅洗干净,再将洗锅水舀掉,涮掉残存的水迹;这时锅底也逐渐热了起来,糠秕可以撒下去了,不过撒的时候要撒得均匀,厚密适度,范围一般以接近锅的半腰为止,而糠秕也要细,有助于热量的均衡扩散,这一环节的难度稍微大一些;糠秕撒好后,就轮到放竹架了,竹架呈五角星形,在锅里架好后,就把鸭子放上去,假如要同时熏几只,那就在它的上面再放一个更大的架子,然后把那些鸭子摆放好,一切就绪后才将木制的锅盖盖上。

虽然我家仅有半片鸭子可熏,但母亲做得很得体,有条不紊地。可是,鸭子熏得好不好,最关键的还是看火候的把握。熏鸭必须用慢火,但因农家烧的是木柴,干燥的木柴容易燃烧,所以烧火通常都由母亲亲自操持,她对火候的控制常常驾轻就熟,就是父亲也得在她的指导下才敢坐到灶窟前烧火。

火候控制好了,熏的时间自然也要注意把控。一般来说,卤了盐的鸭子在密闭的锅里熏上10多分钟就行了,如果熏得过久烟火味就很浓,不好吃。因为在熏鸭的过程中,锅里的细糠在灼烤中会发热,慢慢释放出青烟,青烟夹着糠秕的烧焦味在锅里袅袅蒸腾,被铁锅的木盖一挡就四处乱窜,一段时间后鸭肉里的水分被烘干,糠秕逸出的烟味也窜进了鸭肉里。于是,香味独特的熏鸭就产生了。由于熏鸭是用烟火熏成的,吃起来又有一点烟火味,所以土楼的村民都叫它烟鸭

烟鸭肉质干爽,口感极佳,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土楼传统美食。曾经,它一度在农村人的餐桌上消失,直到几年前永定县城出现了一间由湖坑镇南江村人开的熏鸭店,熏鸭才重新进入民众的视野。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买鸡鸭吃已经不是什么奢侈的事了。由于吃腻了卤鸭和盐水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换口味,把烟鸭当作上佳美食,于是南江烟鸭迅速名闻遐迩,远销龙岩、厦门和深圳等地。南江熏鸭一时成为永定土楼的美食一绝。

 

2014222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