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爱玲作品中的“颜色”

(2013-01-17 13:33:12)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香世界

读张爱玲的作品,常常被她作品中的浓妆逼仄得近乎窒息。张爱玲作品中的颜色运用是她夺目艺术成就中最夺目的一笔。

   靡丽笙大约是不知道客厅里有人,脸上湿漉漉地还挂着泪珠儿,赤褐色的头发乱蓬蓬地披在腮颊上。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雪青绉纱挖领短衫,象牙白山东绸裙。(《沉香屑 第二炉香》)

    阳台上有两个人站着说话,只见一个女的背向着他们,披着一头漆黑的长发,直垂到脚跟上,脚踝上套着赤金扭麻花镯子,光着脚,底下看不仔细是否汲着拖鞋,上面微微露出一截印度式桃红皱搁窄脚裤。(《倾城之恋》)

    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桔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倾城之恋》)

    充溢着张爱玲作品的这些亮丽色彩让许多读者着迷。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这样赞颂过她:我读张爱玲的作品,觉得自有一种魅力,非急切地想吞读下去不可。读下去就像听凄幽的音乐……她的比喻是聪明巧妙的……她的鲜明色彩,又如一幅图画,对于颜色的渲染,就连最好的图画也赶不上……而张女士真可以说是一个仙才了。张爱玲作品中的颜色运用的确是别具一格,她与其他作家运用的颜色风格截然不同,琼瑶也善用色彩,但她常用的色彩是淡紫、淡蓝、粉红,白色也是纱白,总给人一种轻盈、飘逸、朦胧、诗意的感觉。而张爱玲用赤褐色雪青绿油油漆黑等颜色,这些颜色绝对没有一丝朦胧和飘逸,纯纯的色调,毫不含糊,而且这些颜色深沉而酽实,仿佛是张爱玲蘸着接近饱和的画笔一次又一次涂抹她的作品,涂了待干,干了再涂,一遍又一遍,直到那些颜色发亮发冷为止,红必是如血的残阳,绿必是幽暗的深潭,而金必是在黑乎乎的角落里散发出的沉重光芒。

    张爱玲为何偏爱这些别人不敢用的色调呢?这与她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张爱玲是贵族的后裔,她的祖父张佩伦是李鸿章的女婿,张爱玲父亲身上有着典型的遗少作风,染有弄花捧月的旧习气,他性情暴戾乖张。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她深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清丽而又孤傲。这样两个性格矛盾人物的结合给了张爱玲与众不同的基因,赋予了张爱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封建官僚家庭充满陈腐之气,阴暗潮湿,而权贵和金钱又簇拥出凝重的亮丽来。现代西方生活的颓废糜烂、玩世不恭,同时又浪漫诗意、新颖大胆,这又成就了张爱玲精细考究的审美格调。张爱玲用色之纯是贵族血统酽实的纯,她用色之亮是中西合璧闪耀出的光泽,这种纯实的亮色在陈腐的环境中散发出阴湿的冷意,给人一种逼仄压抑之感。

    张爱玲用色华美、醇厚、凝重,这与张爱玲自小接受古典文学熏陶分不开。张爱玲在一种书香与旧潦气并融的环境中成长,如鱼得水般发挥了她善悟的特性,汲取了她成就自己的富足养分。她三岁便会背唐诗,步履尚在蹒跚中便站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吟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七岁便会写小说,十几岁看《红楼梦》、《西游记》。古典文化的渊博、深沉、浩瀚给了张爱玲厚实的底蕴。如果说权利和金钱簇拥出来的亮丽是凝重的亮丽,那这种凝重也只是地位、威严、身价的凝重,而张爱玲从古典文化长河中汲取的却是底蕴的凝重,人格的凝重。

    张爱玲用的颜色五彩缤纷,华丽深邃,还时时透出一股寒意甚浓的冷气,它不同于初秋落叶轻舞的微凉,而是隆冬腊月孤风横扫过枯枝的生冷。这与张爱玲对待她作品中人物的态度有着极大的关系。作为作家,张爱玲一直用深邃的冷眼旁观世事,不投入任何的情感,这种冷静客观近似乎冷漠的态度,给她的作品蒙上了深沉的孤独、清醒的失落和无奈的没落。因此,再亮丽的色彩也必然散发出沉重的叹息,让读者爱惧交加。

    张爱玲娴熟地运用着美术领域难以调和的色调,如一抹如血残阳,折射着她与众不同的才女神韵,更折射出她光彩夺目的艺术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