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十佳大学生社会实践标兵”事迹材料
(2013-09-25 19:20:25)
在校期间我多次投稿于院系,并荣获“最佳撰稿人”称号,我于2011年加入到新农之声协会。一直从事于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并积极认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先后组织参加三次长春市郭家村下乡、长春市三姓村下乡,对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做了基础调研,对当地学生进行支教活动,并组织当地村民共同表演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赢得当地村民的好评,说我们是当代“红军”,调研回来后我们队写了多份调研报告,并将调研成果在校内向同学们展示,获得学生广泛好评,本人也荣获“三下乡先进个人”称号。
我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热情大学生,对于一些有意义的校外活动我喜欢积极去组织队员们参与,并且也能够很好的协调队员之间的关系,培养队员之间的默契,提高队员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活动顺利完成。同时,我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面对一些社会上出现的问题我会及时的思考、反思,并尽自己所能去组织团队为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去做贡献。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我敢于担当,并能够冷静思考,发动团体力量促使问题解决。
虽然我所学习的专业与农业、与社会调查专业联系不太紧密,但我比较热衷于农村发展,也比较关心一些社会问题。带着我的热情和兴趣,我自学了许多关于农村社会发展的知识,并且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与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等相关知识我较早的进行了自主的学习和了解。此外,我也多次组织参与前往长春市郭家村“云风农牧专业合作社”进行有关生态种植养殖的实地调研学习活动,以上这些都使我在农业方面以及社会实践调研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到了培养和加强。
我2011年走入新农之声这个支农类社团,由于社团的性质与其余社团不一样,较多的关注农村问腿,而且积极鼓励大家走出去、去实践,在此期间我与社团其余负责人组织参与了城市农民工生活调研、农民工子女生活教育调查、调研中国项目、多次下乡支教、文艺、调研实践活动、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支教活动、长途拉练、为敬老院募捐、农民工社区义卖等活动。
第一次下乡是前往吉林省长春市齐家镇郭家村进行了一次为期七天的下乡支教和调研活动,在下乡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一种将农村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那就是生态养殖合作社。整个下乡生活中我及时的协调成员内部关系,克服困难。我们保持艰苦朴素的红军作风,用严格的纪律要求自己,做最便宜的车,吃最简单的饭(土豆大米饭、水煮白菜米饭),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当地孩子耐心的支教。团队严谨有序,吃苦耐劳的作风赢得了村民的喜爱。在之后的多次下乡实践中我们依然保持这种作风,支农活动让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农村现阶段真实情况,锻炼了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对农民和家乡的感情,加强了自己对建设家乡、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2012年我作为社团负责人开始带领新一届沈工学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年轻的新农之声协会虽然与其它协会相比,经验还不足,机构还不完善,但是回顾上一学年的工作,新农之声在顾问团、新一届负责人、大一新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十佳优秀社团”称号。秉承着“关注民生·服务三农”的宗旨,“团结·务实·创新·有为”的理念,努力加强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扬大学生精神风貌,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反思。作为社团负责人后,带领团队多次前往朝阳、长春两地进行下乡实践活动,围绕“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社团学期工作主题,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在寒假期间带领队员十一人前往长春下乡,期间遇到暴风雪,考虑安全问题我们在下乡六天后决定返回,由于雪大道路被封,带领队员进行雪中拉练,每人背负四五十斤行李,在雪中步行五十多里走到长途汽车站,期间队员相互帮助、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活动后队员反馈活动充实而有意义,希望多次参与。
经过我们的支农调研实践活动,很多大学生开始反思自己,从而使得自身开始了改变。大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不只惠及自己,提升能力并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增强自信;也影响周围的同学以及所在的学校,真正实现了“关注农民、塑造自我、影响他人、服务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