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历史观 |
中国的历史人物很容易被人们脸谱化,人们喜欢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概括一个人。但是,人终究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即使是自我评价,我们也很难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来准确的表达自己,更何况那些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的人呢?
提起贾似道,人们的一贯印象是:一个不学无术靠着裙带关系发迹的街头混混,毫无能力可言只知道声色犬马,在战场上诈败言胜,在朝廷里打击异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奸臣。虽然南宋的灭亡和他有关系,但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贾似道根本没有苟且投降,而且在战场的甚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这也成了南宋坚决不向蒙古投降的底气。
忽必烈曾经这样评价贾似道:我怎么就没有一个像贾似道这样的臣子可用呢?南宋灭亡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问那些降将:“你们怎么这么容易就投降了呢?”这帮人回答道:“我们在南宋早已经干够了,我们望风而降是因为得不到重用啊!贾似道不仅把持朝政,而且重文轻武,朝廷之中根本没有我们的存身之地。”忽必烈感叹道:“就你们这些人,贾似道轻视你们也没毛病!”
虽然南宋朝廷日薄西山,根本没有像样的人才,但是贾似道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宰相,没有一点手腕或者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虽然贾似道早年放浪形骸,算是一个无形浪子,但是也曾发奋读书高中进士。贾似道不仅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相反还是一个颇有学识的学者,能诗能文还有大量著作,但是大部分都遗失了,并且在金石鉴赏方面有相当出众的才能。
贾似道执政初期,南宋的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和官僚手里,粮食被富人阶层把持着。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台一个政策——和籴,就是由国家出钱来购买富人手中的粮食。因此造成国家的纸币发行泛滥,通货膨胀严重。贾似道上台以后,一方面减少纸币发行,另一方面出台了“公田制”。个人拥有的土地必须在一定范围之内,超出的数量收归国有称之为公田。我们可以想到,这一措施已经严重的侵犯到了大地主阶级的权利,而当时的文人和官僚也基本都在这一阶级之内。
《促织经》
宋朝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真正的武将很少能够独立作战,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不但可以领兵作战,更能处处压制武将。我们不知道贾似道的军事才能是如何被发现的,但是就已知他所参与的战役而言,贾似道其实勉强合格,甚要超出平均水平。公元1258年忽必烈率军围攻鄂州,贾似道临危受命,前期兵力不足,贾似道采取议和的方式拖延时间并且让敌人放松警惕。议和达成之后急于回师争夺王位的忽必烈,却被和援兵合兵一处的贾似道偷袭。(此时蒙古大汗蒙哥,意外的在合州钓鱼山下死亡,由于没有留下遗诏所以当时元朝爆发了激烈的权力争夺战,而忽必烈必然要回去参与争夺。)
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和其他国家相比,尤其是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那么在今天看来贾似道的做法,似乎深合我太祖的作战兵法,游击战术用的贼溜。我讨厌宋朝的文人,虽然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可惜文不能安定国家,武不能抵御侵略,不过是一群怂货罢了。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