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称帝后善待功臣,手下五虎将全得以善终

(2019-02-25 06:32: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历史观

在我国的历史上,单单是正统的皇帝就有几百个,算上那些正史里面没有承认的皇帝,加起来数目更多。这么多的皇帝,这么多的朝代,自然也相应地涌现了更多的大臣。对于那些开辟了新王朝的皇帝来说,几乎所有的朝代,都会在建立政权之后的不久,就要开始清算文武功臣过往的过失,借此打压这些权臣。

这样的事情非常常见,每一代的开国功臣,几乎都和皇帝有着过命的交情,绝大多数人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功劳、和皇帝的交情,前人的悲剧不会在他们的身上发生,因此许多人甚至在开国之后,变得洋洋得意起来,殊不知危机就在眼前,覆灭只要须臾。

汉高祖刘邦当年打下江山之后,手下的文武大臣都有很大的功劳。他征战多年,自己文韬武略并没有多少,不过人家知道自己不行,所以能听得进去贤良人士的建议,也正是因为这样,夺得天下的功劳基本都是手下的,和他本身没什么关系。这就导致了得胜之后,手下的武将掌握着大量的士卒,军队中很多武将都非常崇拜韩信之流的将领,而文臣更不用说,朝中的人们跟着几个大员混迹许久,早已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这种局面让刘邦很紧张,特别是当年韩信迟迟不肯增援,胁迫他封王,这让他难以忘记。所以在开国之后,刘邦就天天想着怎么除去这些权势滔天的手下。后来他和自己的夫人一道,明里暗里多次用计,把许多贤良陆续诛杀。

明朝的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不久,他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找那些功臣的麻烦。曾经掌管钱粮,为大军积极筹措粮草,并且举荐贤良、稳定后方的李善长;作战勇猛,重伤之下还要作战的悍将蓝玉;通晓兵法,带领大军战败元军的冯胜……太多了,在朱元璋建国后,前后被诛杀的功臣,竟然超过三十人,实在是凶残。

不过历史上还是有一些比较靠谱的皇帝的,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宋太祖赵匡胤。此人原本是后周的统兵将领,在长期的带兵作战中,受到了很多将领的拥戴,而腐朽无能的后周皇室,则越来越被人们视为负担。因为赵匡胤本身的威望太高,手下人的一致拥护,再者其本身也有称帝之心,所以就在半推半就之中,做了皇帝。

后来他带着手下文武四处征战,终于基本统一了全国,此时按照许多开国皇帝的作风,都要来一次功臣大清洗。事实上当时统兵大将还有五个人,天下基本已经安定,如果再让他们掌握这么多军队,他这个皇帝就坐不稳了。不过他也不想杀掉跟着自己征战多年的兄弟,于是便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而且先后一共演了两次。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还真好用,大家思及前人教训,觉得这样的结局也不错,于是大部分都选择了屈服,交接了手里的兵权。所以赵匡胤在得了天下以后,手下的五个大将都得以安度晚年,和许多开国皇帝相比,显得异常仁慈,很不一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