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解放纪念碑之谜
许立人 2012-02-22
大凡到厦门旅游的人,都免不了要到集美鳌园陈嘉庚墓去游览参观。鳌园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三个部分组成。
集美解放纪念碑位于鳌园的中央位置。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集美解放纪念碑”7个鎏金大字,这七个大字是1952年5月毛泽东主席应陈嘉庚先生所邀而写的,当时毛泽东在给陈嘉庚的复信中说:“陈委员:惠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尊嘱写了集美解放纪念碑七字未知合用否?先生近日身体如何,时以为念!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五月十六日”
由毛主席亲笔题写碑名的纪念碑在全国只有三处,除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武汉江岸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之外,第三处就是这座耸立在鳌园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能为当时一个偏远海滨小镇的解放和立碑题写碑名,完全是出于对陈嘉庚先生的敬重,但这是什么原因促使陈嘉庚请毛主席为集美纪念碑题写碑名呢?
根据导游的介绍: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陈嘉庚为纪念解放集美而牺牲的烈士兴建的,因当年解放集美时,周恩来的紧急指示:“集美学校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我军要尽力妥善保护,要严防破坏。宁可多流血,也要避免使用火炮。”解放军在放弃使用火炮的情况下,付出牺牲81人的代价,保住集美建筑,解放了集美。为此陈嘉庚先生决定在这里建立集美解放纪念碑。
根据陈嘉庚亲手撰写的碑文中也指出:为“追念历次革命战争与本校废兴经过,建集美解放纪念碑”。我觉得以上解释还不尽然,毛主席日理万机,事务繁忙,连三大战役都没有题过碑文,在一个小镇上建一座纪念碑,为什么非要请毛主席题写碑名呢?本来这件事应该是陈嘉庚先生的后人最为清楚,但至今未见有关报道。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听到一个解放初期在厦门当兵的给我讲这样一个故事,未知是否属实,聊作参考:
解放初期,集美一带驻有解放军。平时训练打炮(可能是迫击炮之类短程炮)时 ,刚好海面有个小岛,没有住人,是个理想的靶地。于是就把小岛作为炮击目标。这个小岛就是现在的鳌园,陈嘉庚先生的“生基”也择于此岛,(并不是后来有的人所说的先建纪念碑,才想到建墓)。陈嘉庚先生知道后 非常焦急。反映给周总理,周总理马上指示有关方面给与制止。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有此现象发生。因建墓地在当时是属于封建迷信,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大形势下,陈嘉庚先生不好意思再麻烦周总理了。情急之下,他想到了毛主席。如果在岛上同时建一座纪念碑,请毛主席为纪念碑题字,谁还胆敢把炮打到岛上?这样就可以确保墓地无虞。另外把碑安在墓的后面,整个碑体高度大约在四米多,宽约两米多(碑石高在两米八左右,宽度不超过1米),这从风水学来说,犹如是座后主山。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才斗胆写信请毛主席题字。想不到这竟然是毛主席平生中仅有的三次为纪念碑题字之中的一次,极其珍贵。现在的碑高28米是1963年根据方方的建议改建的,,方方当时是中侨委副主任,他说毛主席的题字非常珍贵,应该把纪念碑建高大些。并不是导游所说的:“陈嘉庚独具匠心,将纪念碑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展现了陈嘉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因为碑太高,风水格局也就改变了,有违陈嘉庚初衷,这恐怕也是陈嘉庚先生生前万万没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