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鱼堂首次讲谈小记

(2018-07-12 07:07:57)
标签:

杂谈

七月八日下午,化鱼堂主办的首届公益讲座,如期举行。

时,云淡风轻,骄阳如火。听众相约而聚,讲者临窗而坐。主讲人景俊勤先生,忻州师院书法导师。他,是一个朴素低调的读书人。自研究生毕业后,来忻州执教已近十年了,爱思考能践行,又值青春好年华,与他交流,谈书问艺,获益良多。

我与景老师相知相识,是因读书的事,但至今还未听过他讲课,事前有期盼,也有担心。讲座的临场表现,出乎我的意料,意外的好,刮目相视。这与他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有关吧?

听者中有公务员、工程师、银行职员、教师、医生,还有为前程考虑的高中学生及家长,志同道合,各有期盼,殊途同归。

何为书道?什么才是习书的正道?古代人用笔、用墨的传承脉络安在?由书及道,逐字展开。名家,在过去生活的地位以及人群是哪些,为什么擅书者有寿?景老师一一作解。

书法作为一种技艺,离不开执笔,笔法,间架,章法,那古代人又是怎么做的,它有何分界?历史上出过诸多有成就的书家,各有面目,他们的个性习惯,后人该如何把握,是取其共性,还是个性?那些失败的后来习书者,他们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径?

读书养人。书,对习书者有什么帮助?为什么古人作品给观者的,是气定神闲,而今人作品令人失忆,这道理是什么?书为心画,言为心声,古人的书法成就为什么令今人难以超越,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

还有技法问题,读帖的妙处,选帖的不同,墨色的偏好,对当下习书者有什么启发?从书法到哲学路径,古人是怎么行走的?

听者有兴,讲者不倦。两小时,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彼此在一问一答中,灵光四射,各有启发。这是思想的盛宴,也是灵魂的碰撞。水乳交融,天马行空,亦师亦友,如梦如幻。

应听者要求,景老师还即席进行了示范与展示。从汉碑到二王,即临即讲,如拉家常。

看他讲谈、示范,令我有两个想不到:

一、想不到他读了那么多书,所言即见古人,言之有物。

二、想不到他的字,比前几年长进了许多,沉心静气,下笔如刀,知他用功之勤。

他走后,一个朋友反复讲,他日后必将会有不凡的成就。因为他追循的是一条正道。

下午6点多,天渐暗,雨骤来,凉风习习,人们久未离开,相互切磋,兴犹未尽。

电闪雷鸣,暴雨交加,天意留客。

似见,暗夜里,小城中,屋檐下,一盏灯,在萤光闪耀。                                                                                                                                                                                                                                                                                                                                              http://s14/mw690/003bqoqtzy7lVKwk48d6d&690


http://s8/mw690/003bqoqtzy7lVKwyRcrc7&690

http://s15/mw690/003bqoqtzy7lVKwHHtQ8e&690

http://s5/mw690/003bqoqtzy7lVKwEFJG74&690

http://s11/mw690/003bqoqtzy7lVKwUQMWea&690

http://s8/mw690/003bqoqtzy7lVKx0TRld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