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元楼藏真丛典》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简介

标签:
文化武当修真太极拳 |
分类: 著作论文集 |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简介
一、
封面
http://s2/bmiddle/addf602dtc850a0296ed1&690
二、概况
出版社:中国商务印书馆国际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98.11
开本:16开
价格:268元
三、关键词
太极拳,阴阳,谱文,武当,三十六式,宗风,循经,武学,混元,循缠,
自然,金锋,先天太极,修真,张三丰,功谱,丹家,真元,内家,内炼。
四、内容摘要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乃李兆生先生以其举世无匹的文言武举展示了太极拳真宗嫡传的脉流叙说,书中对太极拳之历史源流、动作、谱文、循经缠经、内炼等方面给面对众多太极学说而感迷惑的人们以衡准之判据,乃中国太极拳开山镇世之作。
五、目录
卷一
中国太极拳史理法
统元楼藏真丛典·序言
藏真大辞典序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卷二
中国太极拳正宗标准
(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势循经内炼)
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卷三
太极拳生命的精神世界
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他卷略言
张三丰祖师圣像写真
几经宝笈垂仁教
附本
六、统元楼藏真丛典·序言
大道真乎,玄机密也
浩渺大千,真元一注,发天地之幽微,畅玄机之道妙,延源真流……斯穷无蒂。虽然笔研成章,简装为函,至刊本之初,语曰:当之有序。凡书且需托名人作序,如此也是世情。概云序文笔出名人,举目遥览海内,名人焉,吾焉;吾焉,名人焉。一时真无所措,不知着谁人作序。尚在踌躇之间,泛波无限,一阵清风吹来,不自持地昏沉——
笔者好似来到福地洞天,连吸几口新鲜的世外之气,顿觉头脑清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奇花异草,湖石映玉竹;日高月朗,丹凤吸紫烟。
奇花异草,奇花捻香泉,阵阵香风飘鸾麝;异草吐英华,层层霭雾喷虹霓。观不尽的山峦翠色,寿石漏影映碧落,数不清的丹顶白羽,仙岩射光照三界……
举目间,眼前转来二人,走在前者,头戴一顶重阳冠,肩压云羽藏紫电,腰间玄壶真玛瑙,足下一双履云色,古貌清奇。长者身后隐秀女,浅淡装,朱砂额,步移悄然星光闪,身飘倩姿似凤鸾,手捧玉砚新研制,砚中有痕映大千……只听老人语道:“鸿鸿浩天,弘愿已偿,茫茫世界,物我相忘……”吟哦之际,老神仙忽抬头,目光见我,笔者正在惊疑之际,一团迷雾飘来,身觉浮动,不自主地随老者坐在一块巨石旁,石上有展卷待书之章。彷徨之刻,耳旁听到:“待老夫将你作序”,时秀女掩口而笑,笔者不自觉地拿起笔来……
序曰:天地寥廓,大千浩瀚,自天地演为三才,阴阳感而万类聚。光阴渺、法轮转,日月经天,四时计而五行全。时天地弥弘,众灵仰源。古有先师圣者,几度真贤,留法典而充世间。纳真元为一气,注入人天,大道演真,穷其理而审其源。故物遗真,脉流三千,使智光朗然。愿万类万物尽超然。复有法本浩列,遍存春山,撒玄壶之瑞气,润泽大千。今古无常,岁月无常,反复无常,三昧即觉,赖一束天光照彻,龙雷震撼,道源而示之。
先老玄而吐紫气,留言五千。一气三清,分化真元。历寒暑而周旋,演为岁月。又闻风砂飞雨,数劫人天,人事兴而万事备,荡为风尘滚波,持作乾元。
时务天机者,或剑道侠贤,或悟真修仙,或洞天绝壁,或纳文演编,此事故惊绝,谁人已畅。先天玄机之持,非是人为所度。今又重开真境,始觉大道感人天。如此浩渺之境,书作真如之章,实大千之经纬,万缘之机畅。留有本编,脉演三绝,大道非常,焉可无序。时光天度,岁月人尝,真如道妙,至柔至刚,故园月光朗,几趁返归航。
眼前一震,背后推了一掌,睁开眼时,手中的笔依然在应律而章,留下梦中摇笔诸多文字,是授此仙序之由来。伏生又记,为统元楼藏真丛典之作为,留迹山川,以示大千者也矣……。
诗曰:
有迹鸿蒙感大千,真如道妙至今传。
法传至本留鸿迹,丹成此真隐高玄。
迷来神境显大道,悟彻灵机出真元。
当年伏生授经处,一团瑞色映人天。
谓我东瀛几度返,问君西游何时还。
至今三千留踪迹,曾经大千踱前缘。
灯火案头书真本,道妙缘中悟旧传。
一声裙带玉佩响,笔研画就明月环。
月圆西涉旧境颜,照彻大千印真传。
不是当年授法镜,何能此刻感旧缘。
朗朗金华呈月象,浩浩真如垂凤鸾。
梦中未忘依稀语,书罢此函即往还。
我来大千隐尘境,事因笔墨费周旋。
人事难分天地界,神魂忽离内外关。
只有炉火不可测,唯此玄机最微言。
一派天光推飞体,化为玉气立床前。
月朗玄穹忆故园,故人约我来大千。
山人来时天飞雪,明月照彻法镜圆。
高声朗吟雷霆赋,悬笔长挥樱花坛。
先生当年曾飞剑,出入人天任往还。
壬申霜降前二日
七、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序
神州古国,文明教化,茫茫五千岁月。神州大地,日新月异,人物浩然,脉脉几蒂英侠。天光秀色,尽泛江湖,说不清数不尽之仁贤旧事,伴随着海涛卷起层层高低琼峰翠澜。
太极拳是近千年来生成瑞气之芝霭,育化影响着多少仁贤。在太极之理宣统之下而操持之拳艺,漫遨烟波,挟剑凌空,慰怀着几度人生。寒暑往来,使人叙说起真音醒梦之书剑诗魂。太极拳艺曾是在神州大地一度啸歌舒卷之天风海涛,振动起民族代表之象征。一度壮举清吟举之为强种救国之撼然依恋,团结兄弟驱舞为情。……
今天太极为拳之操持已经代表着国人,以民族魂而慰中华。太极法脉已经是数十载光阴溶融为一夜春雨春风。万花纷芳,众真参差,泛铺海陆,感真如而高吟,仁真自我。
千百年来,太极拳曾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修身养生的实用效果,令人乐此不疲。太极拳沉稳而潇洒之风姿令人陶醉。在今天社会科学发达,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普遍感到竞争激烈、身心疲衰的时代,太极拳于柔顺中育化阳刚,于缓和之中调整身心,于操演行拳中改善气质……至此太极拳作为探索古老文明中的修真、养生、易学、哲思、医道、文武诸多学识的一面窗口而更加为人所钟爱。
研究太极拳的学术思想,研究其历史,恰似漫步在古老文明所走过的路上。太极拳的辉煌,起于历史文明之风掀起的潮峰,渐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命。太极拳生命历经我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高峰时期,即唐、宋、元、明时期。这段时期的丹经、武学、典集、文化……诸艺集合大成,太极拳是这大成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一诞生,便明显地带有民族优秀文化的征记。
古人以周易演示世界,太极为拳与易理参融。太极拳之专持以拳经要求而言,处处与“周易”所示之法则相契合,以阴阳、动静、进退、刚柔、吐纳……相互为根,即乾阳与坤阴互为其根而生坎离水火,乃致于心肾两大器官相津润,使其脏象合泽。拳经提出“一动无有不动”之意,恰合“易”有卦生于震,而终于兑,一阳生于物象,含则物类,“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诸形诸为诸象诸物,皆为易象之理推。
从举手投足始,至合太极之终结时,均不离“易”之律,皆由律而生诸象诸为。如此,太极拳之专操过程则是体现人身自我与“易”理相参契同演化过程。可谓大易人身。那麽易之为文为识是以文哲理论出之,其实际体认之过程则是易之为拳艺,经操修而文明于手足神气之概易。
太极为拳合则天地,与易参同,源于古老的“天人合一”哲理,诸般演化终归纳在天地人我的领域中,这古老的拳艺与易之自然,合于天人一贯之则,拳法之艺术生命则是天人相应之律之体现,整个行拳过程中,要求人与自然相统一,随之日月星辰之天体运行,统领着人之气血经脉相循缠。自身的行功则与自然相合鸣,权变自我。
太极拳之操拳行功,以易为则,以自然法脉为规律,共振相感于自然,恰是古之贤圣抒发感情之操练。易理中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体现了人天合一的拳艺,“与四时合其序”体现了与自然相感通、相合鸣之操持。继而畅宣“与鬼神合其吉凶”(《周易》序),即拳艺精深时,有神鬼莫可知其玄之运化。太极拳的圆弧运动,则是出于大易之象。拳经尚有“乱环术法最难通”之名,“阴阳诀”“虚实诀”等易学中之中庸之道,“半阴半阳互为用”,“阴阳、吞吐、开合、刚柔……”之生化。易言“自强不息”,恰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自强,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的反映。
太极拳生命的成熟经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易之伦理思想影响着太极拳学识的成长。易有“君子以虚受人”,“君子以自昭明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等句,拳经有“舍己从人”,“我顺人背”,“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等句。拳经有“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类语,易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句。可见“太极即言易”之语是“玄妙诀无多语”的印证。
拳家技击“以柔克刚”,敢于战胜敌人,与兵法通之于易则,“利于水者不利于火”,“水火即济”“阴阳相调”,易求其通之则律,生化不已,易不可穷。这些方面留下之迹象,不正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构成的形象麽?“运劲如抽丝,发劲似放箭”,“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焕发着书香之气,通过谱文可以看到,太极操修者之学识是何等雅致,这种风情,不也是文人陶冶性情之表现麽?
太极拳学术思想成熟之体现,概而言之,是理哲统之于“易”,与易参契同轩,合之为道,以易为循其则,参合于易,故名之太极为拳。经过易之演合,人天同一,而于操修中武通于医,武合之于道。武通于医之道理已经很明确,历史上有多少武学之士兼通医道,以武强身,以医拯世,为人疗疾。为武者在行拳过程中,认真详细地体知筋骨、脏腑、经络、气血在体内之循环。自我指法,捋法,权之宣合气血,调整经脉,都在行拳中得以领略。况且对经穴脉道气血交会均有认真体验,这一点使诸多仁贤于武操之,以医济世。太极以易为则,与大自然相合鸣,出现传统文人之冶情雅逸。以武宣道,以文畅情,如此乃又为之大易,从此又构成宗风谱文之出现传世。展现了文武合参之共同体,达到了古时代人生探求知识的目的。文武合德,以艺合道,“艺者,道之形也”曾是这方面的理论依据。太极拳学术包融了诸多学识而成为完整的体系。
太极拳在历史风云变幻之际,又被昔贤仁哲举之为了强种救国之行动,在民众中激波荡萍。曾几何时,太极拳作为国宝,由周恩来总理将其介绍给日本首相大平正方先生。甚至在科学尖端——宇宙飞船上,遨游太空的科学家们以此锻炼身体,被喻为柔软体操。……数百年来人们对于太极拳之热爱难尽书于笔端。
如今,太极拳飘洋过海之传播,是民族文化智慧的波涛幅射。她育化着崇仰中华文明的人之灵魂,太极拳的学术,融入了医学、易理、文宗、物理……是神州古国民族智慧盛开的一朵花。
笔者在《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的成书过程中,无疑付出了艰辛,使这赋有千年瑞色的太极拳生命,完整地展现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对历代前人在太极拳领域中为完善其学术体系而付出的无数努力,而臻于大成之过程。这样,“太极拳”会以崭新的风姿蔚然在广大人民之中,焕发着保护人身生命,净化自我,完美自我之魅力。
这部《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真实地记录了“太极拳生命”胚胎、诞生、成长的年代背景,从史学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其风采神韵,应该客观地说,此书会让社会各界学人对太极拳有个真实的认识,至少在学识上,会知道“太极拳”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瑞色育出的灵根。
丁丑七月初七兆生李真阳校之于神州北地翰墨楼时年四十有九
八、彩页与书影选编
http://s3/bmiddle/addf602dtc850a2f729e2&690
http://s2/bmiddle/addf602dtc850a300e861&690
http://s16/bmiddle/addf602dtc850a3522d8f&690
http://s14/bmiddle/addf602dtc850a36faa6d&690
http://s11/bmiddle/addf602dt7a6e76bf6a6a&690
http://s10/bmiddle/addf602dtc850a37eb359&690
http://s7/bmiddle/addf602dtc850a389b186&690
http://s5/bmiddle/addf602dtc850a38f3204&690
http://s1/bmiddle/addf602dtc850a38f0b80&690
九、李兆生先生简介
作者李兆生先生乃百年难遇之奇人,诸艺精绝,于传统文化造诣极深。先生善书画、精武学,文武兼备,功力超常。对传统文化中之苍海鸿迹、古鉴典说、金石铭篆、刀碑板刻、诗文楹语、品饰民俗、服食药饵、易理数术、旗幡剑令、武械金锋……等诸方面,有惊天绝学。
先生少时机遇殊异。先后曾师承十数位高人,其中多为隐者,为其传法授业。先生四岁即随先范习字,其后习练诸艺与内外功夫,迄今数十年,技艺精良,修真有成。
先生武学精湛,能以丹力入书画,其书作炉火纯青,双手吊腕,双管齐下所书“龙虎”二字,堪称一绝;其丹青之作,人物古朴,意境高渺。常观其书画,身心受益。反而言之,其书画对练功爱好者,亦常有意想不到之妙。
先生于传统古功法造诣尤深,现为武当太乙门铁松派十三代掌门人。先生自幼从师,得诸师真传,秉承正宗,精研诸家功法,不仅止于武当,实为明代末期九脉合真的嫡系传人。其功法殊多,均系园融三教之上品、理法透彻、独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先生深谙人天合一之理,对人体奥秘之学,亦探索有年,有真知灼见。
先生记忆力超群,身怀诸多失传或濒于失传之学,深感使命之重。近年来争暇持毫,以期将几千年传统文化之精粹,留之世人,以告慰师辈,亦求无愧于古德先贤。
留四句偈语,作为结束语:
山人来时天飞雪,留下风烟万顷深。
先生当年曾飞剑,欲写春山遍人间。
十、联系方式
通迅地址:北京通州区5976信箱
邮编:101100
联系电话:13391965976 、1305137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