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才二小“本根教育”理念与实践

(2014-06-16 15:06:57)
标签:

学校品牌

理念创意设计

师道(情智版)

育才二小

分类: 学校品牌创意

《师道》(情智版)2014年第1期“乘三中全会东风促办学模式创新”专题之学校个案

践行“本根教育”理念培养“善雅志”阳光少年

深圳市育才二小校长  汪洪

一、理念缘起

教育,在现代化、全球化和行政化的大背景下,受到现代工业体制、市场逻辑和社会分工的侵蚀,其目标和过程的本质属性被忽视和遗忘。表现出简单的机械化、浮躁性的外在化、直接的功利化,其结果表现为信仰的淡漠和心灵的缺失,导致了人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不和谐。教育过度浮躁的行政化、外在化、机械化、专业化、单向化、功利化,人面临着被肢解的命运教育应在人性和哲学的视野中对教育和人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在本真状态下揭示教育与人的始源性关系,使教育真正归属于人,而不是成为达到外在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小学阶段对一个人成长的基础作用非常重要。自199312岁的育才二小学生杜书在《中国少年报》发表“捐出压岁钱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倡议书,小小倡议启动了后来影响全国的“手拉手希望工程”,从此希望工程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手拉手活动的接力棒在二小学生手里传递,爱的种子撒向贵州、甘肃、连平的山区学校,也播撒在一个又一个二小学生的心里,爱学生、爱老师、关爱他人、关爱自然渐渐深入二小人的内心,“善”的基因深深根植入于二小的教育文化之中,形成特有的“求真向善”的校园价值取向,逐渐形成了一种直击教育本质的“本根教育”,培养一批有根的、根基深厚的人,根深才能叶茂,育才必定成林。

 

二、理念解读

本根教育就是指学校要通过对人的发展本根的把握,按照教育的本质要求,培养有根基的社会性的人。

教育在本根处就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而育之”。人和教育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始源性关系。所谓“始源性关系”,指的是一种本体论的关联,一种在本根处的不可分割。教育和学习唯一地隶属于人,二者分别属于文化的传承(即“传道”)和文化的接受(即“求知”),彼此不可剥离。对提供者来说是“教育”,而对接受者来说则是“学习”。这种始源性的关系,表现为教育要高度依靠人、充分相信人,全面依靠人,在学校教育中要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本能和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我们所关注的人的发展本根,可以通过善、慧、志三个要素来描述。

善为本。善是人的道德发展的起点,也是人道德发展的最高要求。善是人的生命起始时的基本属性,善也是人的最后要求,只有最高的善才是某种最后的东西,才是最后的目的。“善”是做人的根本,是教育的本根之一。

慧为源。智慧是学习和求知的核心能力,也是指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 “人的天性在于求知”,说明,“学习”和“求知”本身就根植于人的本性当中,而“学习”和“求知”的人的差别在于学习的“智慧”,教学的主要功能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求知的方法和能力,即“学习智慧”。

志为魂。立志始于少年,是有效而且有益的。立志缘于爱好,通过兴趣播种希望的种子。哲人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与爱好,不仅给少年带来欢乐,更赐予知识与才能。

强调使学生“做一个有根之人”,要求学生在善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智慧、高雅的言行向社会表达、传递善,通过立志和坚持不懈,实现自我的未来的成功。

三、 理念践行

育才二小以“善慧志”本根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建立一个系统、稳定、可操作的教育体系。即:一个育人目标:做一个有根的人。人的根有三个核心要素:善、慧、志。三个发展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全面的教育质量,继续打造质量二小;关注个体发展,重视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打造个性二小;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通过文化浸润育人,打造文化二小。两个实施主渠道:善雅德育、智慧课堂。四个支撑系统:文化沉淀、师资队伍、课程体系、阳光少年评价。以善雅德育和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在教育教学常态中落实“善慧志”的本根教育。

1.善雅德育。

以创建深圳市德育特色学校为契机,实施善雅教育,培养新一代阳光少年。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单纯的灌输德育概念,小学生难以理解,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相反,以具体行动加以引导,学生更容易明白行为的对错,进而形成简易的价值观,这也是朱熹所说的“小学教以事,大学教以礼”。注重“到则即静、入室即学”的习惯养成,通过“日行一善、遵守规则”为学生的善雅言行提供了可操作模板。

挖掘学校发展历程中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建设希望工程首倡纪念大队部。二小是全国希望工程首倡发起学校,为了传承学校少先队的爱心文化,影响更多的学生,筹建希望工程首倡纪念大队部。藏书票是学校艺术教学的传统特色项目,是侯秀婷老师的教学特色,在全有一定影响, 育才二小的“藏书票博物馆”,“藏书票工作室”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建设“二小伴随蛇口成长”摄影走廊,通过学校的历史照片反映学校的起源和发展,传递激情岁月,再续学校辉煌。

2.校本课程。

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大力推进语文主题阅读,实施数学整体模块学习,开展英语“1+1”课程教材实验,引进国际原版绘本阅读教材。关注三大活动课程:“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特长活动”。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持续坚持阳光体育,在一二年级开展“形体”课程,游泳和体操活动在深圳市出类拔萃。“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校和班级家委会都参与,组织学生走进工厂、走进大自然,拓展视野,开阔眼界。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学校共开设了丰富的“兴趣特长活动”,共开设“体操”、“藏书票”“校园高尔夫”等38个免费校社团供学生选择,内容丰富,涵盖音、体、美、舞蹈、书法、校园DV等,学生踊跃参加,以至社团规模不断扩张。

3.智慧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读、议、讲、练、评”的基本课堂教学形态,构建“三五”智慧课堂基本式,倡导“教师慧教,学生慧学”。其中三段分别指低段(一二年级)先学后教;中段(三四年级)先学后导;高段(五六年级)先学后研。五步依次为: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按分成的若干小组有计划分配突出的问题,攻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交流展示——小组的代表或全体通过书写和口头向全班和小组表述,并征得大家的帮助;智慧导学——老师智慧地引导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反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师生及时作出反馈评价,形成能力。

依据课标要求,从单元整体出发,关注学科特点,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形成了“六、五、四、三”的课堂教学变式。语文有:单元感受课、阅读理解课、拓展阅读课、积累运用课、习作评研课、经典训练课六课型;数学有:单元感受课、问题解决课、经典训练课、知识整理课、专题评研课五种课型;英语有:单元感受课、词汇积累课、阅读理解课、整理运用课四课型;科学有:探索理解课、积累运用课、整理评研课三课型。针对各种课型进行打捆式全课型研究,促进了教法的常态化、学习方法的自动化,这项常规工作的落实更是学生素质提升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

4.责任团队。

学校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以担责者为重”的管理价值取向。千方百计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示范作用,组织青年教师拜师学习,探索出了以“打捆式三级备课”为抓手,通过“打捆式”年级合作备课,让教案漂流的备课方式。同时为青年教师铺路搭桥,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如:组织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开展“汇报课”、“研讨课”活动,以此使他们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把名师专家请进来讲座。为每一位教师展示才华和体现自身价值创造空间、提供舞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触发教师的认同感、荣耀感和归属感,造就了一个“爱校、敬业、爱生、有能”的优秀教师队伍,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5.奉献文化

校风建设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学校通过征集「我们的育才二小」文集,通过全体老师,尤其是退休老师们叙事性故事,反映学校积淀的文化特质,传承“民主,多元,包容,负责,务实,奉献”的校风,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校园文化。在教风上,教师在长期教育活动中形成了“平实,务实,真实,厚实”的教育教学风格,在学风上,树立起“会思、会问、会说、会做”的学风,形成了习惯良好,基础扎实的教学效果。

采用学生阳光评价体系,1-3年级落实阳光少年评价,4-6年级开展“善雅之星”评比,以培养学生形成“日行一善”的习惯和大方优雅的举止。同时注意性别差异,设立“男孩节”和“女孩节”,鼓励和引领学生做到“男孩立志气、女孩养气质”。

四、 实施效果

育才二小在“善雅志”本根教育理念下,遵从教育教学规律,沉下心来做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南山去前列,深受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学校成为区域优质学校,学位供不应求。学生全面发展,赢得了“基础扎实、习惯好、有礼貌、有韧劲、素质全面”的高度评价。

学校办学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获得了“全国手拉手十佳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全国网络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实验学校”、“全国少工委少先队教育科研基地”、“深圳市德育特色学校”、“深圳市广播操标兵学校”、“深圳市游泳特色项目学校”、“深圳市体操特色项目学校”等一系列荣誉成果。

 

 

本文主体内容登载于《师道》情智版2014年1期2个页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