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爱好者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有些陨石有很明显的熔壳纹,有些则不明显甚至肉眼观察不出来,大部分人比较好奇,是不是没有熔壳就不是陨石,其实不然。熔壳是一些比较新鲜陨石常具备的特征。
新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表面一般都会覆盖上一层黑色或深灰色熔壳。石陨石的熔壳厚度通常有1毫米左右厚,而铁陨石由于所含的矿物性质具有高密度和不易熔解性,其熔壳的厚度一般都比较薄,有些新鲜坠落的铁陨石肉眼观察不易见到,其个体外表只能看到燃烧着色。因为较多一部分铁陨石中常含有一些具有稳定性质的铁质金属矿物,通常其熔壳是呈现黑色、金属色或褐色的。有的陨石因受高温熔融与冲击作用,以及受坠落地环境影响下而会粘结一些泥沙或粘土矿物。但落地较久的一些陨石,因受地表风化环境影响下,其熔壳也会出现氢氧化合物或被粘土物质所包裹。风化后的陨石也会出现棕色、铁锈色或淡灰色。
破碎的一些陨石因受坠落地域物质与环境影响下,其岩体与熔壳也会出现一些特征变化。如陨石坠落在比较潮湿的地表环境中,或受冲击作用直接砸入潮湿的泥质土层中,破碎后的陨石残块因失去熔壳对全岩固态保护作用,而加快了其风化与浸蚀的进度。风化后的陨石残块一般会存在明显的蚀变迹象,其外部常会被粘结的泥土、水垢或氧化物质所包裹,这类氧化蚀变后的陨石残块也一般不易被人们所发现。还有一些散落在沙漠或戈壁干燥或半干燥地带的陨石残块,由于接触雨水较少,一些陨石可以得到较好的保存。但裸露在沙漠或戈壁表面的一些陨石残块会受到干旱沙暴的不断洗礼,风沙会对陨石残块进行长期的吹打与磨砺,这等于大自然对一些坠落较久陨石进行了一次次的抛光与改形换貌过程,所以长期受风沙磨砺过的陨石,其外部熔壳也会随着时间而慢慢的出现缺失或完全被改变其容貌。由于沙漠或戈壁的昼夜温差较大,使陨石经常处在剧烈的热胀冷缩作用之中,也会让一些石质陨石加快分解与破裂的速度。
陨石的体积大小不一,有的如同小鹅卵石大小、乒乓球大小、足球大小的、甚至也有体积更大的团块状陨石。陨石的尺寸范围继续扩大有重达数吨的,最大的陨石可重达几十吨,最小的会因熔融燃烧而变成个头极小或变成尘埃微粒。
新鲜陨石的熔壳组成矿物多为的非晶态物质。地球火山或人工冶炼作用也会让一些岩浆岩、热液接触变质岩及矿渣等表面包裹着一些非晶态物质,所以在感观上它们也容易和一些陨石混淆,特别是熔壳脱落或风化较重的一些陨石也不易被区分。石质或石铁陨石的非晶态物质主要为硅酸盐类矿物的高温熔结与变质物。硅酸盐类矿物的熔点一般都比较高,非晶态固体与液态一样具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的结构特征。
陨石在坠落到地球过程中它的表面温度可高达3000度以上,这也就是说其温度一旦超过了一些包裹矿物的熔点,一些矿物质就会被熔融转变成液化体和气体,形成液体的岩浆它们在快速坠落过程中大部分都已被燃烧消融掉,幸存下来的一些液体冷却后就成了陨石的包裹物质—非晶质熔壳。
如果你有未知名的石头或者陨石,可以一起交流探索,联系人:王老师 微信号 13817934597 一步一莲花
。在陨石或是未知石头收藏的道路上,需要科学仔细的学习和审核,尽可能做到准确、严谨;而不要相信了一些“鬼话”,结果损失了金钱,时间和精力,最终自己的东西也没了解清晰。
不管是一些比较新鲜,即是其熔壳保留比较完整的陨石;还是坠落地表较久后,其熔壳已出现不同程度氧化与脱落后的陨石;或外部岩貌特征已被彻底改变后的陨石,但要想较容易发现它们,注意地质与地貌条件因素也非常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