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丛竹——3位贤哲在此留下足迹

标签:
小山丛竹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足迹 |
分类: 【原创】泉州风物 |
“小山丛竹”地处泉州城北,是上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泉州旧八景”(小山丛竹、双塔凌空、笋江月色、东湖荷香、凤山春晓、清真夕照、玉球风动、崇福晚钟)之一,“小山丛竹”曾是欧阳詹的不二祠、朱熹的讲学处、弘一法师的最后讲经处及圆寂地。唐代为纪念“闽文之祖”欧阳詹,建有祀詹祠堂;据载,盛唐时欧阳詹曾在此读书,后与韩愈同榜进士,被称为“闽南甲第破天荒”的第一人,后人在此立祠祀之;北宋在祠旁筑屋为“小山丛竹书院”。南宋朱熹多次莅院讲学,建亭植竹题匾;官员和文人墨客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朝拜朱熹;近代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曾在此讲经题字,也是他驻锡泉州时最后的居所。“小山丛竹”因三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贤哲在此留下足迹而闻名遐迩,不到10亩之地,却承载着一段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是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千年来,“小山丛竹”历经重建、重修,遗憾的是很多宝贵的遗址均没能留下来。
作为“泉州旧八景”之首,2018年10月,泉州市本着“保护、还原”的出发点和打造精品文化园林的初衷,对“小山丛竹”进行复建。历时一年多,“小山丛竹”复建一期工程终于完工,以历史文化公园的新姿重现古城千年胜景。“小山丛竹”的设计方案基本还原了历史风貌,尽量采用传统材料和做法工艺进行复建。对现存晚晴室、牌坊等古迹实施保护性修缮,对已损毁的小山丛竹书院、过化亭等,根据史料记载及图片资料尽可能还原,同时对景观组织、建筑形制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复建后的“小山丛竹”里,绿植环绕,翠竹片片,牌坊、书院、晚晴室、不二祠、过化亭、敬亭等建筑,一一映入眼帘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小山丛竹”承载着海内外泉州人的“乡愁”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
不二祠,欧阳氏的祖祠,祀欧阳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