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事永春一日游—乡土记忆馆
 (2018-10-05 09:24:02)
	
			
					(2018-10-05 09:24:02)		| 标签: 参观乡土记忆馆午餐农家菜 | 分类: 【原创】闲情乐趣 | 
 
离开云河谷,老朱说,我带你们去参观“老古董” 。他说的“老古董”, 是“乡土记忆馆” 。
“乡土记忆馆”坐落于东关镇外碧村的福安堂,(建于1927年),占地3000多平方米,共有78间房间。永春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故乡,有着“乡愁故里”之称。“乡土记忆馆”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进国等人的发起下,村民们积极响应,参与到传承乡村文化、守住农村历史的队伍中来。整个展馆以“海丝”源头的乡土记忆为主轴,结合“海丝”渡口、陶瓷古窑、通仙古桥等周边荟萃胜迹,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100多万元人民币,历时3年多建成。馆门前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厝埕干净整洁。走进记忆馆,可发现朴实的“外壳”之下别有洞天,每个房间各有用途,古厝内充满了文化气息和悠远记忆。
族谱、石碾、石磨、纺车、锄头、烟盒……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仿佛穿过“时间隧道”,走进过去的时光,每一件展物都是故事。侨批是乡土记忆馆的特色,侨批作为家乡和海外游子连接的载体,见证华侨百年奋斗历程的实物史料。馆内目前收藏有侨批2000多封,不仅包含其族亲,还有外碧村海外乡贤的往来信件,记载了很多乡村发展的历史记忆。
这是永春第一家由民间自发组织创办的乡村记忆文化展示场所,也是民间侨批文化自我探索的缩影。乡土记忆馆虽然是家族私有,但收集了大量的农村生产生活器具和侨批侨信,充分展现了旅居海外乡亲和当地族亲的奋斗史。乡土记忆馆不仅是要让大家记住乡愁,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海内外乡亲的距离,海外乡亲回乡后,多了一处可以走动的场所,看到这些展示的物件,更是勾起他们小时候的记忆,勾起了乡愁。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余所著名高校已把高高乡土记忆馆作为学生实践调研基地,旨在传承传统文化,传播乡土记忆,弘扬家风,留住乡愁,激励未来。
因时间关系(已中午1点),我们在乡土记忆只是走马观花地走走看看,老朱便安排我们到农家饭馆吃午饭。午餐有咸菜饭、鸡肉汤、红烧土猪肉、炸溪虾等,那盘红烧土猪肉,大家都觉得比城里买的猪肉好吃得多了。这顿午餐我们不让老朱破费,他不高兴了,嚷道:你们是不是嫌我穷?


















吃了一半才想起拍照

又来了一位印尼归侨老同事

这三位都是印尼归侨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