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糕人

标签:
文化 |
分类: 【原创】泉州风物 |
http://s2/mw690/003bib8Kgy6NaAaH05301&690
妆糕人
“妆糕人”为泉州的民间工艺项目, 深受老百姓尤其是孩子的喜欢。
“妆糕人”是以传统大米粉、糯米粉、调色素、蜡油等为原料,经过祖传工艺加工,配制成为五颜六色的具有良好的塑造力的糯米团,以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等多种捏塑手法,再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经过制作,塑成高约10厘米的“妆糕人” 。“妆糕人”体积越小,制作难度就越大越精制。“妆糕人”无法站立,需通过竖穿“妆糕人”“人体”的竹签或铁丝撑着。“妆糕人”的服饰、五官以及其他配件,均根据需要由不同颜色的糯米团黏贴而成。
制作“妆糕人”的艺人主要分布在泉州洛江区双阳镇前洋社区张厝村和泉州市永春县石鼓镇东安村。据传盛唐时期,疆土扩张,部分张姓黎民开始入闽,部分定居南安四都。而双阳“妆糕人”的一世始祖张德山大约在清乾隆戊子年(1768年)间入闽定居南安四都洋山。二世祖张鸣凤由南安四都洋山张厝徙居洛江双阳,其驻地沿称洋山张厝,并把“妆糕人”制作工艺传到洛江。“妆糕人”是泉州百姓传统节庆期间祭祀神明的一种祭品,同时又是增添节庆欢乐气氛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制品,就如花灯、鞭炮一样,是老百姓节庆期间不可或缺的一种物品。
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富庶,可供选择的商品、玩具琳琅满目,物质丰富多彩,传统“妆糕人”逐渐失去往日的风采。传统“妆糕人”艺人的微薄的收入无法维持家庭生活,他们只能放弃祖传手工艺,而另谋出路。
2004年以来,泉州市政府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妆糕人”民间艺术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进入复苏期。新“妆糕人”与传统的“妆糕人”已从本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的糯米、大米、色素等基本原材料,但是经过科学的研制和配方,新“妆糕人”在质感、外观、造型、保存期上已明显的区别于传统的“妆糕人”,保存期已从原来的最多一个月到现在的永久性保存,其外观造型已从传统的、粗犷形的手工制品发展到精致的、细腻的、惟妙惟肖的手工艺术品,“妆糕人”已成为闽南地区所特所有的艺术奇葩。
http://s5/mw690/003bib8Kgy6NaAeWqyM6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