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现实梦想小孩子亲密关系情感 |
分类: 生活随笔 |
还要矫情多少次,方知生活的意义。
http://s8/mw690/adc36f32g03d0144d2557&690
在生活面前我们有时候就像小孩子,时常矫情撒娇,埋怨这哪的,时而觉得生活不够有激情,时而觉得不够诗意,时而又觉得不自由,时而觉得事俗以及荒谬;
认为生活就是应该梦幻的充满五彩的气球,至少也是亚麻色阳光铺洒在草原上,而我和你背对着阳光,牵着白马傻笑;
可是放眼望去,大部分的人都带着昨夜的头皮屑挤在地铁中,温热而潮湿的呼吸就在你耳际后,发梢前,手臂上,就这样依偎着,不带任何感情被迫的一路同行,你甚至都不打算抬眼皮看一眼看他们一眼,这就是城市另类的亲密关系;
矫情的我又开始犯轴,觉得为什么他们要把自己逼迫的如此辛苦,没有了生活,被房子,工作压迫,不曾惬意的享受一个晚上看星星,也不曾与朋友四处结伴游玩,人生总应该有其他的方式去度过,而这一种是矫情的我最无法理解的;
时间匆匆逼迫的我赶着趟奔赴30而立的大关,那些粉色温暖的小美好与矫情渐渐的褪色时,我才理解,曾经为了生活而埋头忍受的人的难处,偌大一个城市大多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资源,离乡背井的苦苦挣扎,生活在某种时刻其实只是为了生存,能无视便无视,能低头便不要硬撑,也许觉得这是懦弱无生气的生活挤压时,生活便没那么重要了。
你说人到底要矫情多少次,方只生活的意义,我们大约无力指责和嘲笑任何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么?
你在高处唱着悲悯的歌,希望我们仰望还是哭泣
我曾经很喜欢的一个媒体人,最近出了一本新书,讲述自己这十年来做新闻人的所见所感,里面有很多细节与想法让我觉得动容甚至震撼,震撼于这种观察与体会,其中我记得她说好的记者,在报道一件事情时,要做到像报道自己一样;
整本书通读下来,我也有这样的一个感受,不论是谁他的文字,总能透露出这个人的气息,是平和的,急躁的,大度的,敏感的?通过静止的文字感受她涌动的灵魂;
她以及她的团队,因为在中国顶级的媒体当中工作,自然显得格外的出色,也必须格外的出色,才能有机会获得这样的平台,但是行文处,却让我读出她身在这个环境的无比优越感,与自我;那个优秀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身份被具象化,而脸谱却模糊化,越看越模糊,仿佛是小时候看的神话剧,老神仙们总是在一番云雾之中现身,让你看的不清不楚,又好像高深莫测,也许她们要的就是这种仰望吧,
赋予了她这样的机会,或许这份工作本来就应该这样,却把特定人不公,悲惨的生活挑开,解析,给绝大数人看,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对新闻的热爱与追求,在她的描述下,她以及她的团队,那么的不食人间烟火,那么的潇洒大气,那么的热血正义,反倒让人失去了真实。
整本书下来,似乎辅线是10年间折射社会的现象大大小小的故事,主线却是她们这群优秀有理想和梦想的新闻人。
其实到底想我们通过故事看到这个社会的现实,还是想通过故事了解你们的不凡与伟大?
你在高处唱着悲悯的歌,希望我们仰望还是哭泣
我是一个矫情又拧巴的人,随笔亦透露出这份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