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重提话霜降


旧事重提话霜降 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按气象部门资料,罗江初霜日11月18日左右,最早见于1966年10月29日。终霜日4月2日左右,最迟见于1962年4月19日。常年无霜期227天,最长1984年258天,最短1962年199天。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的时节,那种‘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傲气,伴着早霜的冷冽香透整个季节,还有那‘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霸气也是随处可见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罗江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打的萝卜青菜会变得肉质细腻,营养更丰富,是冬季里最好的牙祭。霜降后的栗子、柿子、番薯,成了最美的零食。这些东西在霜前的滋味还是寡淡的,一旦霜落,它们就甜蜜了起来。番薯和柿子经常是铺就一院落,比阳光还要艳些。被霜打的柿饼,能长时间存储着。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小孩口舌生疮,都会寻些柿饼来,先让小孩舔食柿子上的白霜,然后将柿饼碾细喂食,不几回就痊愈了。说这些都是霜的功劳,没有霜的提炼,这柿子恐怕也是平常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看似苍白冷色,其实它的内心也是热烈的。看枫红山野,热情奔放,没有霜的抚摸,昨日那枫叶还是青黄傻气的呢。这就是霜将自身的热情,付之于了枫叶。假如你随手摘片枫叶细看,红得透亮的叶片背面,还有着霜的底色呢,细细微微的白色,用手轻捻,是滑腻的。 霜,是萧瑟秋风抛舞出的水袖,在骤然而降的温度里,轻漫漫地凝聚在万物之上,这是冬季的面纱,朦胧中却能深切地感受到冬的体温。即便是有点寒,却仍有欢天喜地的美丽在天地间,在人们的心中。罗江人有“霜降见霜, 米谷满仓”的说法,由此可见人们喜欢霜降,对霜降的期待,也是殷勤的。 【霜降诗词
霜降九月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