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踩脚车》崔兆咸/文
(2022-10-07 20:29:25)分类: 水乡农耕画 |
水乡踩脚车
20世纪70年代之初前,苏北里下河地势较低的水田使用风力的风车和洋风灌溉,地势较高的两熟田用牛力的牛车上稻田水,另用高低田都能车水的,又难发挥抗旱排涝的能够移动的人力脚车。
用脚车车水的叫“踩脚车”,其分四人踩小车和八人踩大车。麦茬栽秧、抗旱和排涝保农作物等多踩大车,以八人分两班息人不息车。这是挺耗力气的最重农活。尤其在火辣辣的大阳高温下,人成旬半月地像奔跑似的踩大车,极容易中暑,并会累下伤痨病,甚至“血奔心”或“肺炸”身亡。所以那时踩大车的,都是血气方刚的硬棒棒汉子,由他们来比体力、比腿敏捷脚盘木车柺。
踩大车,槽桶下三夹埋在水里,四人八脚蹬车柺,车轴疾转,榷子梭行,无缺柫板地戽满水湍湍向上,像谱锅般的水溢出槽桶两侧沿口外似飞瀑,滔滔车水翻浪腾花地冲出槽桶口。故一部大车一天可熬麦茬子的栽秧水七亩多,久旱麦茬开缝得垡头打着火的也能踩到五亩栽秧水。
踩大车是两班人马比赛活,以线车画计时的。踩完35至50丈长行棉线绕成线饼为半杠车,踩下两个线饼为一杠车休息。线车系竹片或木片做成“日”字形平面框架,框内横格自中间有孔穿线,线两个头各系在格片上下之间各加的一根铁条上。踩车起步,则把线车有线饼一头朝下,将空的一头铁条插入车轴一头的顶端当中悬着。潮湿线时进轻轻滴或洒此水,铁条跟随轴转地上绕下放,然线车框不跟转,车快线绕得快。线车成了两班人比气力又斗技艺的“物证”。
线车除一班四人脚脚力道得实和稳外,站车头的即领班人是个关键。领班人力大而气元又稳健地不疏忽,用脚力牢牢控住车轴不
踩大车要敲锣助威,其称“威风锣”。以锣声激奋踩车汉子精神大振地驱疲乏。敦促拿出吃奶劲快马加鞭蹬车。每待线车下线约剩四分之一时,“当当”锣声响起,由小声渐大声,由慢渐快到飞快。此时踩车汉子抬起头来直起腰,钭挶车杠的双膀变成双手撑杠,屁股一捺,双眼快节奏地应锣点子跑,其称“跑杠”。若不应锣点子动腿脚脚 面甚至小腿下要遭车柺打伤。这快步流星似“跑杠”,即非炉火似夏天,车汉子浑身豆大汗珠如雨飞,七窍喷火,喉咙火辣辣,心蹦蹦跳气喘。然一下杠不能坐下,先吃凉茶“充电”,待气血较稳定了方能坐或躺下来休息。
踩大车如果两部或多部靠在一块,即油然形成竞赛架势,车车不甘下风,人人逞强地拼,往往会出现人伤或暴死,然与任何人无关自负。
踩大车除敲锣助威外,还要唱曲嘹亮歌曲来助兴。踩大军无歌声叫“哑吧车”,车与车比赛首先逊色。农业合作化前,本地有个“刘噪子”,是踩车好歌手,什么地方小调和民歌,或地方小戏曲出他喉即清脆圆滚滚,人人听了心情舒畅。他最爱唱的,听者最入耳的是首踩车歌:
一条水龙八只足哟(脚车柺),一班罗汉腿四双;
一齐蹬开满齿口啊(轴齿),一口喷出莲花浪。
两班英雄轮番战哟,两脚神力个个强;
两眼汗眯难见物啊,两耳尽闻哔哔响。
三十三天(最高天)下热火哟,三朋四友擒龙王;
四面锣声应天地哟,四方歌声四野扬;
四下好汉来竞赛啊,四河肥水朝田淌。
五行八作(各行各业,作坊)夸车汉哟,五亩旱茬秧早完;
五风十雨若有情啊,五谷丰登喜洋洋。
我读书和参加工作之初,踩过数次四人小脚车,后曾与刘噪子在一体踩过车,听他唱过这首民歌后即记下至今。
散文
【通联】崔亚 1896190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