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创作中的陋见》(662陈建国)
(2022-03-24 11:21:07)分类: 艺术 |
《格律诗词创作中的陋见》
本月之中我们在诗友群中开展了关于格律诗词学习的交流讨论,先是雷波在3月4日传上了他的《格律诗词讲座》,后是我于3月21发上来孙庆的《诗词格律浅谈》,还有安排清啸的《检律十二病之我见》,因其与诗社编委会修改意见分歧而突然退群而无法上传(但好在他介绍晨崧十二病的时留下自己见解)。以上三位高手的意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启迪下,最近也回顾了自己学习格律诗词的体会,写出陋见如下:
1、押韵、平仄要紧遵:
格律诗在隋唐有了大发展,相对于汉魏六朝的古风诗,后人把它称为近体诗。隋唐近体诗突出特点是要演唱的,所以没有韵律没有平仄,就不会在演唱时产生悠杨顿挫的效果,或者说歌肆酒楼老板和歌女就不欢迎。所以这也是隋唐文化发展对近体诗的市场需求。所以写格律诗的人对押韵和平仄必须紧紧遵守。也就是要么你就别写,要写必须紧遵,这是当时文化市场对格律诗的严格要求。
2、对仗不必苛求:
在格律诗的三要素中,相对于押韵和平仄必须紧遵,我认为对仗不必苛求。因为对仗是文字上的美学要求,千百年来都有认为只有工对才是对仗的极左思潮,也有把对仗随意化而演变成几十种之多的极右思潮。百度上介绍了九种对仗,我主张五种:工对、宽对(包括邻对)、借对、流水对、错纵对。特別主张宽对,因为它宽松包容。
3、《律检十二病》减两宗:
清啸在他向大家推荐晨崧的十二病时说王力和王步高等大师对其两病持不同意见,其一是三连仄在近体诗中是允许的,其二是颔颈两联不必强求结构不相同。总之要放开一些要求,我同意二王的观点
4、挤韵与撞韵皆无所谓:
近体诗在唐宋时都没有过多的限制,只有到了明清时代随着文人的精雕细刻,又多出了挤韵与撞韵的说法,他们发现岑参、韩愈、王安石、苏轼的大作里都有挤韵与撞韵的问题,特别是王安石名作七绝•泊船瓜州是挤韵又撞韵。把这些小题大作,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平水韵是古人编的韵书,而中华新韵是中华诗词学会根据《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规划》组织专家于近年编成的《中华新韵》十四韵表,现说两者是双轨制。既同一个东西可以有两种说法。如前日我与丁达尔对话,他写的诗一句话中两个字用平水韵看就不撞韵,而用中华新韵测就撞韵了。像这种双轨制的玩意,我认为就是无所谓了。
以上是我之陋见,概括之为:押韵平仄紧守,对仗不必苛求,结构不同不在意,撞韵挤韵无所谓。
请各位社友指正!
建国即日
前一篇:唐诗轶事(骆伯毅)
后一篇:[转载]【贺新郎】陕北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