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本教育
高本教育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44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专题推荐丨“四书之首”的《大学》都讲了些什么?

(2022-05-17 09:17:54)
标签:

国学

国学经典

大学

大学之道

杂谈

分类: 高本教育

新专题推荐丨“四书之首”的《大学》都讲了些什么?

 


《大学》是四书之一,而且是四书之首,是古代儒家学者入门必读的第一本经典。最开始它只是《礼记》里面的一篇文章,是一篇阐述如何做学问,如何做治国平天下这个大学问的文章。后来经过朱熹注释,就变成了一本书。《大学》所讲的东西其实内容比较少,但内容却是儒家最基本的框架有了这个框架,儒家学说才更加有系统性,才能有血有肉。


///

       《大学》这篇文章的结构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讲做学问的终极目的

《大学》第一段开篇名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的明明德,就是把公认最好的品德让所有人都知道,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幸福。而这又离不开亲民,也就是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离开广大人民群众而孤芳自赏。

止于至善,也就是要合于天理,不能太过,始终要以天理为终极准则,最终无限接近于天理,这就是“止于至善


          第二部分,是讲治学的方法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而后有定,是告诉我们,要知道治学的目标,这里的“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止”,就是指的“至善”。只有我们知道至善这个最终目标,才能在治学的过程中不偏离,定得住。能定得住,我们就不会浮躁,就不会急功近利,这是定而后能静。只要不浮躁,平静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心自然能安,所以静而后能安。心安之后,我们才能深度思考,考虑更高层次的问题,所以安而后才能虑。人只要把脑筋开动起来了,总会有很多心得,使得我们一点一点的进步,这就是虑而后能得。


          第三部分,讲明明德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明德于天下的方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要明明德于天下,就必须先治其国,把国家治理好了,才能能明明德于天下;要治其国,就必须先齐其家,把家管好了,才有国,所谓有家才有国,如果家都管不好,那让你去治国又如何能治理好呢?要管好家,就必须要先修身,如果自己行为不检点,连自己家里的人也不会听你的,又何谈其他的?这里面最基本的就是修身。如果连基本的修身没搞好,要想把国家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

那对于个人来说,如何修身?欲修身者,先正其心。也就是心要正,不能动歪心思,不能追求所谓的捷径。

             

///


概括来说,这本书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实际上是告诉学习者,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三纲领”:明明德,新(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是学习的第一步目标,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来达到“明明德”的目的。下来就需要用自己的道德水平以及才能去影响其他人,这个影响的过程就是第二步的目标“新民”。


“八条目”则是相对应的。八条目中的前四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条讲的是“明明德”的方法。后四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是“新民”的过程。因此,实际上《大学》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告诉那些要学习儒家思想的人,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2021年4月1日起开始每天6:30更新的,为期408天的高本云大学国学经典《论语》到今天就全部更新结束了。从明天开始,高本云大学公众号将迎来新的专栏——国学经典《大学》的更新

依旧是由知名德育专家李毅多老师为大家解读,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精彩内容吧!新专题推荐丨“四书之首”的《大学》都讲了些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