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门话题讨论丨大学生该怎么摆脱春招迷茫?

(2022-04-14 09:16:20)
标签:

春招

焦虑

大学生

就业

应届生

分类: 高本教育

2022年的春天,首次超过1000万人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群体,他们求职之路上的竞争变得格外激烈:互联网大厂缩招,考研、考公人数暴增……在过去,秋招和春招的时段分别被称为“金九银十”“金三银四”。而今年,相比秋招,各大公司的春招显得僧多粥少,格外冷清。大学生该怎么摆脱春招迷茫?这一话题也悄悄登上微博热搜。

其实迷茫很正常,大部分人在走出校园的时候都会很迷茫,以前都有父母、老师给出谋划策的辅助自己做出一些决定,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一路的升级打怪好像都有了写好的剧本。毕业时前面的道路突然宽阔起来,交叉路口一个接一个,没有了参考没有了指导,未来突然变得临近和仓促,感觉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热门话题讨论丨大学生该怎么摆脱春招迷茫?

回到问题本身,怎么摆脱迷茫?


01 延毕?

逃避不可耻,但真的有用吗?


当考公、考事业单位、考军队文职都失败时,在开始相信“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后,选择延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延毕真的能缓解就业焦虑吗?大家决定用延毕的一年时间找更多实习,让自己的简历更丰富,有人要思考清楚,自己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努力,有些人则单纯想避开这“最卷的一年”。一年下来,到底是受益更多还是内耗更多,一切都不确定,而最难猜测的是,下一年到底会不会更好呢?


而且正常情况下,延迟毕业常被看作是应届生简历的“污点”。一方面,延毕往往是被动产生的,挂科了、学分没有修满、论文没有过关,只能延毕,它意味着学业甚至能力上的瑕疵。而另一方面,延毕意味着和同龄人脱节,在讲究步调一致的社会里,就是输在起跑线。


02规划

做好职业规划,尽早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


通常大学里的课程都是综合性的,好处是每个方向都有一定的涉猎,这样可以为大学生毕业求职提供更多的选择,坏处就是每个方向只能掌握一些皮毛,都没有深入钻研过或是学得不精,以至于面临校园招聘时都不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样的岗位。


大家可以先定好方向,想好什么是自己想做的,包括自己想去工作的城市。这里就需要提醒大家,多关注市场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以及近几年的政策动向。尽早到网上去查阅各种资料,对自己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薪资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03准备

懂得取舍,多做准备


选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后,就集中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或复习该方向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记一记,这样等到自己面试的时候心里也好有个底。在面试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论是通过汲取他人的经验还是靠网上搜索,都是提高自己面试准备的方法。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表现的自己自信,让面试官相信你的能力。


第一份工作有能力可以选择入职大公司,在选择公司前可以先向以前有经验的人咨询。这样的好处是大公司里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都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入职大公司可以开阔眼界,更可能接触到上层圈子的人,容易开阔自己的关系网。


04预期

最重要的一步是降低预期!


这一点一旦成功做到了,会发现一切将豁然开朗。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客观现象:当下,应届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了。但是,难的不是找工作,难的是找到一个事少钱多离家近,福利待遇爆赞的工作。如果你希望在春招找到国企央企事业编,一步到位公务员,或者互联网大厂,那肯定很难,但是如果只是找个工作,不难。


学校和学历只是你的敲门砖,只要能进门(网申不被卡、收到面试通知),剩下来的全靠自己的简历和面试表现了。既然如此,就要学会去优化简历,网上很多相关教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之后要做的就是“海投”也就是广撒网,然后做个“渣男渣女”,拒绝无效面试,按照自己的求职规划,充分准备再参加面试。


这一轮操作下来,也许会惊喜地发现,招聘市场上的HR真的对应届生其实是很宽容的,即使你不是最优秀的,也能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


05谨慎

低门槛高收入工作不能信,更要小心各种招聘骗术


由于部分平台在认证审核环节存在漏洞,招聘乱象依旧频发。低门槛高收入工作不能信,更要小心各种招聘骗术:

招聘变培训,求职先交钱,以各种名义收取钱财;

公司无资质,突然跑路;

借招聘骗取个人信息;

屡次借试用期骗取免费劳动力;

兼职刷单;

借招聘骗取个人作品;

已签署的三方协议被无故毁约;

被骗入传销组织等等


最后,祝大家放下焦虑!摆脱迷茫!求职顺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