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205:《十二月帖》※ 王献之7

标签:
收藏 |
分类: 书法法贴 |
《十二月帖》
http://s12/middle/003b55BWgy6UjY0rxLZ8b&690
http://s6/middle/003b55BWgy6UjY08Ahnc5&690
http://s9/middle/003b55BWgy6UjY0bvBe68&690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简析:
据米芾《书史》记载,王献之《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收藏,为黄麻纸本,是米芾以书画宝玩向苏激换来的。清人拓本的《十二月割帖》的文辞与米芾《书史》所记一致。虽然文意未全,但将此本与《中秋帖》相较,不难发现,《中秋帖》帖文全从《十二月帖》临出,只是略去《十二月帖》第一句“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其后又分别缺漏“未复”、“恸理”四字,凡十字“反”因草书形近“为”,有时还被误临成“为”字。如此可以断定,米芾所藏《十二月割帖》墨迹本,乃《中秋帖》的底本。
《十二月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中独创风格的典型作品。此帖开笔的“十二月”三字作行楷书,第四字便转为行草书,笔势连属。第二行共七字,前六字一笔贯通而下,优游疏爽。其后连多断少,形势宏逸。现在所能见到的《十二月帖》是刻本,笔画映带的细微变化,墨色泣燥的质感,已损失良多。如果是毫发毕见的墨迹本,草纵之致,宏逸之势当更显神骏。最得王献之笔法、笔意并发扬光大,卓然成为大家的米芾认为《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筋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唐张怀灌称王献之能一笔书,即“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应当说,此贴已肇其端,但还不甚明显,至唐张旭、怀素才真正写出一笔的草书。而张怀灌评王献之书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草,开张於行,草又处其中间”,“挺然秀出,务於简易”。因而创造出一种优游骏神的新体,改变了古质的体貌,取得了与王羲之书法并驾齐躯的地位,这一看法是能够从《十二月帖》中体现出来的,无疑也是正确的。传为王献之所书的《中秋帖》,即为米芾从《十二月贴》上节临的数语,已为世上基本公认。两帖相较,则能看出王献之书法的超逸流便,米芾书法的纵逸豪放,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