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疗监看看病趣谈李巍 |
分类: 趣味生活 |
我的诊所是最初是针对在北京的外国人开设的,所以多年来我的客户和患者中外国人的比例相当高,这也是我当初从美国回来在北京开办诊所的主要原因。在美国的那些年除了潜心学习医学之外,我也走访了许多国家,接触了许多外国患者,更与其中不少人成了朋友,他们中的不少人到北京工作之后,仍然希望我能提他们服务,所以也就促成了我来北京创办诊所这件事。
外国人看病和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非常看重医生,而不是把目光盯在医院上面,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差别比较大。在中国,许多医院人满为患,而另一些医院门可罗雀。人满为患的医生挂号非常难,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黄牛党依靠帮人挂号发了财;门可罗雀的医院即使有最好的医生也很难让人心安理得地来看病,这除了中国的国情的影响之外,更多地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传统影响了人们看病求医的行为。
欧洲人和美国人平常求医问药通常不会专门选择某个医院,而是认定一个医生之后往往不会轻易更换,如果这个医生转入另一家医院,他们就会跟着到新的那家医院去看病,他们通常不会特别在意医院的资质和条件。当然,欧美的医院相对来说都比较正规和完善,而中国的许多医疗机构并不那么规范,这恐怕也是国人不太敢轻易选择不熟悉的医院的重要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说做熟不做生,反映到求医问药的现实中,中国人选熟悉的医院,欧美人选熟悉的大夫。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刚到北京的时候,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公立医院里会有那么多人排队挂号而不去选择私立医院,更不明白的是那些排几个小时队挂到号的人,根本不关注最终给他们看病的是哪个医生,只要能挂到号就心满意足。他的这点疑惑恐怕在北京生活的人都不会觉得大惊小怪,北京的知名大医院要想挂号看病着实不易,有时候挂个专家号要等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都未必能挂上号,而一个专家号被倒卖到几百元乃至几千元也是常有的事。
其实北京的医疗资源并非绝对稀缺,只是人们有了选医院而不选医生的思维定势,所以看上去大医院里人头攒动,而私立医院乏人问津,于是不少小医院为了生存不得不走歪路捞偏门做些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比如专治不孕不育,专门打胎流产等等,报纸和电视上那些低劣的医疗广告也正因此而生。我想,真正的医者都不希望如此,但当职业操守与生存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时候,大多数人大多数小医院都选择了向现实屈服。
看病选医院不选医生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吧,病人挤破头往知名医院里钻,能抓到个见习医生来给自己看病都算运气,很多专家只卖号不看病仍然挡不住病人往这些医院里面钻。这似乎也和中国人做事向来比较注重形式和表面的习惯有关,谈婚论嫁要门当户对却不注重品德才学;考大学要选学校而不尊重兴趣和专业,吃东西满足口腹之欲而不注重健康,穿衣服只选名牌而不理会是不是合适。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医疗纠纷特别多,先是患者不顾一切往某个医院里钻而根本不管是谁给自己看病,待到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了便又反过来怪责医院和医生没能尽到责任,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觉得大医院的医生把病人治好了那是理所应当,一旦治坏了那就罪无可恕,于是纠纷不断,医生地位不高,而欧美国家包括香港的医生地位就很高,因为那里的人对医生的信任超过了对医院的迷信。
我倒不是要刻意批判中国人求医问药的习惯,只是当做个话题来说。欧美国家的人看病同样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国人看病也不是那么轻省。
比如美国,医生地位很高,公立医院很多,私立医院水平也很高,美国的医疗制度和福利相对非常完善,但即便如此,美国人最怕的同样是生病,不是怕治不好,而是病不起,因为美国私立医院的看病费用高得惊人。
很多人可能羡慕美国的医疗制度,但其实绝大多数美国人觉得他们的医疗制度糟糕透顶,因为大部分人是中等收入的人,他们一旦生病,就可能深陷泥潭。美国城市里大多数医院是非营利的公立医院,而这些医院服务的对象是低收入者、老人和残疾人等,非低收入的人群则要到私立医院接受医疗服务。富人可以随意选择任何私立医院求医,穷人可以到公立医院免费看病,只有占大多数的中间阶层必须面对医疗费用不能承受之重,他们被称为中产阶级或者小资人群,却真真切切要打着算盘求医问药,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中国人难过得多。
英国和美国不一样,英国人门诊看病享受免费医疗,但是也有它的问题。英国的全民公费医疗体系是最具特色的福利制度,号称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有政府拨款和保险税来维持这项福利制度的延续。英国的医疗机构实行医药分离,看病的不卖药,卖药的不看病,医院门诊看病基本不收费,绝大部分处方药免费,低收入和弱势人群享受免费医疗。看上去英国的医疗制度非常完善完美,但其实如果想要在英国的公立医院得到治疗有时候也会非常困难,因为在这些医院看病需要等待很久,有时候需要等几个月甚至一年都未必能得到治疗的机会,比如外科手术就要等很久,如果实在等不及就必须去私立医院治疗,费用也就非常高了。
日本有一项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要求日本国民和在居住超过一年的外国人都加入国民健康保险,交保费,领健康保险证,看病求医只需要交三成医疗费,剩余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不过,如果没有参加健康保险,这样的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当前许多日本年轻人因为经济压力太大而不愿缴纳高额的健康保险费,如果没有保险,他们的健康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老年人算是过得最幸福的,因为他们不但长寿,而且能享受很好的医疗福利,又不需要花太多钱,没有经济负担,生活也就逍遥得多了。
不过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低收入者和农村人口都已纳入社保体系,即使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免费医疗,也能在一定范围内为这些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而且不用他们完全承担费用,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好的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福利制度会更趋完善,到时候看病难的状况也许真的就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