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饭“补”不是关键

标签:
孩子饮食厌食聚餐李巍 |
分类: 保健养生 |
周末请朋友一家来家里做客。大人们寒暄叙话,孩子们下棋玩游戏,各得其乐。到了吃饭的时候,几个孩子早早坐在桌边等待开饭,朋友非常惊讶,说自己的孩子平时最怕的就是吃饭,一家人围着孩子求爷爷告奶奶都不见得能让她多吃两口,没想到今天居然会主动坐到左边等开饭。
朋友断言孩子们是因为在一起玩得累了,消耗过大,饥饿感来得快也来得强烈。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现在的小孩子通常闷在家里很少外出,也难得和别的孩子一起长时间玩耍,遇到这样无拘无束玩乐的机会,玩耍得疯一点,体力消耗过大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要说的是,促使孩子乐于吃饭的最重要原因可能不是体力消耗过大,而是因为两个家庭的聚餐。
我的观点并非杜撰或臆想,国外最新研究表明家庭聚餐能促使孩子多吃饭。如果每周能够有一两次家庭聚餐,孩子不但可以玩得尽兴,而且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这项研究是针对英国的家庭和孩子进行的。该调查的主要意向是证明孩子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摄入量与吃饭的习惯与方式很有关系——经常不能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通常对吃饭的热情不高,饭量不大,而能够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孩子比不经常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孩子会多吃很多水果和蔬菜。
这个调查看上去很小很简单,但如果将它放到今天的中国城市里,恐怕会足以引起所有父母的重视,因为当今社会中有许多家庭越来越鲜有机会坐在一起吃饭,而孩子不吃饭又是父母们最关心也最闹心的问题。打开电视不难看到,总有广告是这么说的:“孩子不吃饭,怎么办?”之后便是补钙补锌补铁补维生素,于是很多城市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就多了一项不得不做的事情——吃各种各样的药片来补这补那。那些东西到底能不能补充各种营养姑且不说,也不去探究孩子究竟是否需要补充那么多微量元素,单单每天吃掉的那么多药片也足以让很多孩子的胃肠充盈,胃口全无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或者与朋友一家聚餐,对孩子们来说不仅仅能够享受快乐,还能增进胃口,调整饮食结构,单单这一点就应该足以引起父母们的重视,尽量做到无论工作多忙也要和孩子一起吃饭,而不是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很多时候孩子的饮食习惯和偏好都是在父母不经意的影响中改变并且出现了偏差。
家庭聚餐不但为全家人创造和睦的正能量,而且为孩子提供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学会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最主要的,同时还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帮厨,乐于劳动并且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安排菜品、分拣蔬菜、准备食材、摆放餐具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孩子动手和尝试的兴趣,鼓舞他们的劳动热情,这些都能促使孩子多吃饭,从而影响和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是非常理想的调整手段,也是不错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小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越来越高,不完全因为营养过剩,可能恰恰是因为他们的营养不均衡或者饮食习惯不好。上面说到的调查研究同时发现,经常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孩子通常很少出现过于肥胖的情况,因为他们的饮食比较规律和正常,营养摄入比较均衡。
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想健康,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但今天的很多孩子恰恰不爱吃水果,多蔬菜的兴趣也远远小于洋快餐。不仅中国孩子如此,调查发现欧美孩子存在同样的问题,澳大利亚的孩子同样如此,他们每天摄入的果蔬总量远远不够,这才是孩子营养缺失或过剩的根本原因。专家的建议是,如果有可能,父母尽量陪孩子一起吃饭,最好能定期带孩子去朋友家聚餐或者请朋友一家来家中拜访就餐,这对孩子们胃口大开很有好处。
当然,无论在家吃饭还是去朋友家用餐,给孩子吃的果蔬最好切成小块而不要整个儿摆到孩子面前,那会让他们心生恐惧从而厌恶进食。这一点也有研究结果来证明——同样数量的果蔬,如果切成小块,孩子们通常能吃掉一半以上,如果整个交给孩子则可能一口都不吃。
据调查,伦敦孩子中间有超过六成的儿童每天吃的水果和蔬菜数量不足,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庞大得多,因为中国的父母和老人更愿意盯着孩子碗里的米饭而不是果蔬。我曾不止一次听到老人说孩子即使什么都不吃,只要每天吃几碗米饭,身体一定特别棒,或许正是这样代代相传的认识和习惯,才导致了今天的孩子们不爱吃饭,营养失衡。如果你的孩子存在同样的问题,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认真做好两件事——尽量陪孩子吃饭,偶尔带孩子去亲朋家里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