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2015-12-22 11:30:02)
标签: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
分类: 杀菌防腐 |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
样品来源
|
分离对象
|
分离方法
|
稀释度
|
培养基名称
|
培养温度
/℃
|
培养时间/d
|
土样
|
细菌
|
稀释分离
|
10-5,10-6,10-7
|
牛肉膏蛋白胨
|
30~37
|
1~2
|
土样
|
放线菌
|
稀释分离
|
10-3,10-4,10-5
|
高氏1号
|
28
|
5~7
|
土样
|
霉菌
|
稀释分离
|
10-2,10-3,10-4
|
马丁氏琼脂
|
28~30
|
3~5
|
面肥
或土样
|
酵母菌
|
稀释分离
|
10-4,10-5,10-6
|
马铃薯葡萄糖
|
28~30
|
2~3
|
细菌分离平板
|
细菌单菌落
|
划线分离
|
10-2
|
牛肉膏蛋白胨
|
30~37
|
1~2
|
三、实验材料
1. 菌源土样
2.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
1. 取土样
2. 制备土壤稀释液
3. 接种
1.包装纸套中取出无菌移液管;2.安装橡皮头,勿用手指触摸移液管;3.火焰旁取出土壤悬浮液;4.灼烧试管口及移液管吸液口;5.在火焰旁对试管中土壤悬浮液进行稀释;6.用手掌敲打试管,混匀土壤稀释液;7.从最小稀释度开始,将稀释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8.将融化冷凉至45~50℃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内;9.用毕的移液管装入废弃物缸中浸泡消毒后灭菌洗涤
4. 培养
5. 计数
表2-2 样品中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数
采样
日期
|
|
采样
地点
|
|
|||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平均每克样品所含微生物数
|
细
|
|
|
|
|
|
|
放线菌
|
|
|
|
|
|
|
酵母菌
|
|
|
|
|
|
|
霉
|
|
|
|
|
|
|
(二)涂布法分离(酵母菌定量分离用)
(三)平板划线法
(四)平板菌落形态及个体形态观察
(五)分离纯化菌株转接斜面(斜面接种)
表2-3 各类菌株的主要菌落特征和细胞形态
|
菌株编号
|
分离培养基
|
菌落特征
|
细胞形态
|
细
|
1
|
|
|
|
2
|
|
|
|
|
放线菌
|
1
|
|
|
|
2
|
|
|
|
|
酵母菌
|
1
|
|
|
|
2
|
|
|
|
|
霉
|
1
|
|
|
|
2
|
|
|
|
将细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斜面,放线菌接种于高氏1号斜面,霉菌接种于马丁氏培养基,酵母菌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斜面上。
表2-4 四大类微生物斜面培养条件及菌苔特征
微生物
|
培养基名称
|
培养温度
|
培养时间
|
菌苔特征
|
纯化程度
|
细菌
|
|
|
|
|
|
放线菌
|
|
|
|
|
|
酵母菌
|
|
|
|
|
|
霉菌
|
|
|
|
|
|
五、实验报告
1. 简述分离微生物纯种的原则及列出分离操作过程的关键无菌操作技术。
2. 将所检测样品中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数填入表2-2。
3. 将所检测样品中各类菌株的主要菌落特征和细胞形态填入表2-3。
4. 记录斜面培养条件及菌苔特征(包括纯化结果)于表2-4。
系列杀菌剂、防腐剂、防霉剂、消毒剂、抗菌剂
联系人:宋先生 电话13305313047
前一篇:化能自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后一篇:微生物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