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2015-12-18 11:24:09)
标签:

细菌

特殊结构

杂谈

分类: 杀菌防腐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芽孢染色的方法;
  2.学习并初步掌握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3.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着色、脱色都比营养细胞困难。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的:采用一着色力强的染料,并用微火加热,使菌体和芽孢同时着色后再用水洗,使菌体脱色而芽孢仍保留已着的颜色。
细菌的鞭毛极细,其直径通常为10~20nm,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媒染剂沉积在鞭毛上,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多糖、糖蛋白或多肽,荚膜与染料之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且可溶于水,易在水洗时被除去。但荚膜的通透性较好,一些染料可透过荚膜而使菌体着色,故常采用负染色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荚膜不着色;因而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荚膜很薄,含水量又高(90%以上),故染色时不用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实验菌种,见表3-2。
  2.染料及试剂    孔雀绿染色液,硝酸银鞭毛染色液,黑色素水溶液(见附录Ⅳ),番红溶液,甲醇。
  3.仪器和用品    显微镜,木夹子,载玻片,酒精灯等。
表3-2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所选用的菌种
观察目的
芽孢
鞭毛
荚膜
实验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褐球固氮菌
 四、实验方法
  (一)芽孢的染色
  1.涂片    取培养24h左右的枯草杆菌,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    加3~5滴孔雀绿染色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用木夹夹住载玻片,用微火加热至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维持5min。加热中应随时注意补加染液,切勿使标本干涸。
  3.水洗    待玻片冷却后倾去染液,水洗至不再褪色为止。
  4.复染    加番红液1滴,染色1min,水洗。
  5.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二)鞭毛染色
  1.菌种的准备  冰箱保存的菌种要连续移种1~2次,取新配制的营养琼脂斜面接种,28~32℃培养10~14h。
  2.载玻片的准备  玻片要求光滑,洁净,忌带油迹。将载玻片在含适量洗衣粉的水中煮沸约20min,取出用清水充分洗净,沥干水后置于95%乙醇中,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酒精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3.菌液的制备  取斜面或平板菌种培养物数环于盛有1~2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轻度混浊的菌悬液用于制片。
4.制片  取一滴菌液于载玻片的一端,然后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缓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下端多余菌液,室温(或37℃温箱)自然干燥。
  5.染色  涂片干燥后,滴加硝酸银染色A液覆盖3~5 min,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用B液冲去残水后,再加B液覆盖涂片染色约数秒至1 min,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6.镜检  干后用油镜观察。菌体呈深褐色,鞭毛显褐色,通常呈波浪形。
(三)荚膜染色
  1.制片  在载玻片一端加一滴无菌水溶液,取少许培养72h的褐球固氮菌,在水滴中制成菌悬液,取一滴碳素绘图墨水与菌悬液充分混匀。另取一块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一端平整的边缘与菌液以300角接触后顺势将菌液拉向前方,使其涂成一薄膜,风干。  
  2.固定  用纯甲醇浸没涂片,固定1min,立即倾去甲醇,文火干燥,勿使玻片发热。
  3.染色  滴加番红溶液,染色1~2min,细水流适当冲洗,自然干燥。
  4.镜检  背景黑灰色,荚膜呈一清晰透明圈,菌体红 色。
五、实验报告
  1.绘图表示枯草芽孢杆菌茵体的形状与芽孢的形状、大小及其着生位置。
  2.绘图表示有鞭毛细菌的形态特征。
  3.绘图说明你观察到的细菌的菌体和荚膜的形态。
 
 
 

系列杀菌剂、防腐剂、防霉剂、消毒剂、抗菌剂
联系人:宋先生 电话133053130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