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2015-12-18 11:24:09)
标签:
细菌特殊结构杂谈 |
分类: 杀菌防腐 |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芽孢染色的方法;
2.学习并初步掌握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3.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细,其直径通常为10~20nm,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媒染剂沉积在鞭毛上,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实验菌种,见表3-2。
2.染料及试剂
孔雀绿染色液,硝酸银鞭毛染色液,黑色素水溶液(见附录Ⅳ),番红溶液,甲醇。
3.仪器和用品
显微镜,木夹子,载玻片,酒精灯等。
表3-2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所选用的菌种
观察目的
|
芽孢
|
鞭毛
|
荚膜
|
实验菌种
|
枯草芽孢杆菌
|
苏云金芽孢杆菌
|
褐球固氮菌
|
四、实验方法
(一)芽孢的染色
1.涂片
取培养24h左右的枯草杆菌,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
加3~5滴孔雀绿染色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用木夹夹住载玻片,用微火加热至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维持5min。加热中应随时注意补加染液,切勿使标本干涸。
3.水洗
待玻片冷却后倾去染液,水洗至不再褪色为止。
4.复染
加番红液1滴,染色1min,水洗。
5.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二)鞭毛染色
1.菌种的准备
冰箱保存的菌种要连续移种1~2次,取新配制的营养琼脂斜面接种,28~32℃培养10~14h。
2.载玻片的准备
玻片要求光滑,洁净,忌带油迹。将载玻片在含适量洗衣粉的水中煮沸约20min,取出用清水充分洗净,沥干水后置于95%乙醇中,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酒精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3.菌液的制备 取斜面或平板菌种培养物数环于盛有1~2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轻度混浊的菌悬液用于制片。
4.制片
取一滴菌液于载玻片的一端,然后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缓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下端多余菌液,室温(或37℃温箱)自然干燥。
5.染色 涂片干燥后,滴加硝酸银染色A液覆盖3~5
min,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用B液冲去残水后,再加B液覆盖涂片染色约数秒至1
min,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6.镜检 干后用油镜观察。菌体呈深褐色,鞭毛显褐色,通常呈波浪形。
(三)荚膜染色
1.制片
在载玻片一端加一滴无菌水溶液,取少许培养72h的褐球固氮菌,在水滴中制成菌悬液,取一滴碳素绘图墨水与菌悬液充分混匀。另取一块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一端平整的边缘与菌液以300角接触后顺势将菌液拉向前方,使其涂成一薄膜,风干。
2.固定
用纯甲醇浸没涂片,固定1min,立即倾去甲醇,文火干燥,勿使玻片发热。
3.染色 滴加番红溶液,染色1~2min,细水流适当冲洗,自然干燥。
4.镜检 背景黑灰色,荚膜呈一清晰透明圈,菌体红 色。
五、实验报告
1.绘图表示枯草芽孢杆菌茵体的形状与芽孢的形状、大小及其着生位置。
2.绘图表示有鞭毛细菌的形态特征。
3.绘图说明你观察到的细菌的菌体和荚膜的形态。
系列杀菌剂、防腐剂、防霉剂、消毒剂、抗菌剂
联系人:宋先生 电话13305313047
前一篇:微生物的大小测定与计数
后一篇:微生物的形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