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壤质地

(2012-10-11 11:38:39)
标签:

土壤质地

粘粒

砾质土

杂谈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其中,砂土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

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土壤质地 - 划分标准

中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 

1、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明系统)

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2、科研中常用的分级标准是:

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共8级:

2~1mm极粗砂;1~0.5mm粗砂;

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0.10~0.05mm极细砂;

0.05~0.02mm粗粉粒;

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

质地名称 粘粒(<0.002mm,%) 粉砂(0.02~0.002mm,%) 砂粒(2~0.02mm,%)
1、壤质砂土 0~15 0~15 85~100
2、砂质壤土 0~15 0~45 55~85
3、壤    0~15 30~45 40~55
4、粉砂质壤土 0~15 45~100 0~55
5、砂质粘壤土 15~25 0~30 55~85
6、粘壤土 15~25 20~45 30~55
7、粉砂质粘壤土 15~25 45~85 0~40
8、砂质粘土 25~45 0~20 55~75
9、壤质粘土 25~45 0~45 10~55
10、粉砂质粘土 25~45 45~75 0~30
11、粘   45~65 0~55 0~55

土壤颗粒组成中,>2mm的石砾超过1%的土壤,根据石砾含量分别定为砾质土或砾石土。

砾质土在描述土壤质地时,在质地名称前冠以某确立质土字样,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少砾质土砾石含量1~5%;中砾质土砾石含量5~10%;多砾质土砾石含量10~30%。

砾石土。当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30%以上者,按规定,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名称,只注明是某砾石土。其分级标准为:砾石含量30~50%者为轻砾石土;50~70%者为中砾石土;70%以上者为重砾石土。考试到砾石中所夹细粒部分物质情况各异,在生产上反应亦大不一样,因此,在室内测试时,仍将细粒部分的颗粒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总的质地命名时仍命名为某砾石土,但在括号内则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如某土壤>2mm的砾石含量为65%,细粒部分的质地为壤质粘土,最后命名时,则定为中砾石土(壤质粘土)等。

土壤质地 - 质地分类

1、国际三级制,根据砂粒(2—0.02mm)、粉砂粒(0.02mm—0.002mm)和粘粒(<0.002mm)的含量确定,用三角坐标图

2、简明系统二级制,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考虑到土壤条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不同土类定下不同的质地分类标准。在中国较常用。

3、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结合中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砾质土壤分为无砾质、少砾质和多砾质三级,可在土壤质地前冠以少砾质或多砾质的名称。

土壤质地 - 测定方法

砂土:能见到或感觉到单个砂粒。干时抓在手中,稍松开后即散落;湿时可捏成团,但一碰即散。
砂壤土:干时手握成团,但极易散落;润时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
壤土:干时手握成团,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润时手握成团后,一般性触动不至散开。
粉壤土:干时成块,但易弄碎;湿时成团或为塑性胶泥。湿时以拇指与食指撮捻不成条,呈断裂状。
粘壤土:湿土可用拇指与食指撮捻成条,但往往受不住自身重量。
粘土:干时常为坚硬的土块,润时极可塑。通常有粘着性,手指间撮捻成长的可塑土条。

一、砂质土(砂粒50%)
砂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由于砂质土壤含砂粒较多,粘粒少,颗粒间空隙比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砂质土本身所含养料比较贫乏,由于缺乏粘粒(无机胶体)和OM(有机质胶体),保肥性差;通气性、透水性较好,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稳,前劲大后劲不足。
  
砂质土壤因含水量少,热容量较小,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大,土温变化快,这对于某些作物生长不利,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积。 砂质土适宜种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化肥施用少量多次,后期勤追肥;多施未腐熟有机肥;勤浇水。

二、粘质土(粘粒30%)
粘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干时坚硬,湿时粘粒,故要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较好)。
  
由于粘质土壤含粘粒较多,颗粒细小,孔隙间毛管作用发达,能保存大量的水分,但是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粘质土壤含粘粒较多,一方面粘粒本身所含养分丰富,另一方面粘粒的胶体特性突出,保肥性好。

粘质土壤由于蓄水量大,热容量也较大,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小,土温变化慢,这有利于植物生长。粘质土壤由于土壤颗粒较细,颗粒间空隙小,大孔稀少,所以通气性、透水性差,不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OM分解比较慢,有利于土壤OM的累积,所以粘质土壤OM的含量一般比砂质土壤高,肥效慢、稳而且持久。化肥一次用量可适当增加,前期追施速效化肥有机肥宜用腐熟度高的;湿时排水,干旱勤浇水,还可压面堵塞毛管孔隙。

土壤质地 - 改良办法

(一)不良土壤质地的缺点
粘质土:粘重紧实、通透性差,早春土温不易升高,称“冷性土”。早春不利于播种出苗,在起苗时容易断根。
砂质土:养分含量低,保肥性差,在炎热季节可导致幼苗“灼伤”、失水,肥料浓度过高易“烧苗”。
渣砾质土壤也有严重的土壤肥力缺陷。

(二)粘重土壤的改良
1、掺沙子或砂土,是最根本方法。
改良前,应先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计算掺沙(砂)量。河沙(0.5——0.1毫米)最好。风积沙,应去除>2毫米的部分。海岸沙,应将分洗掉。
2、翻砂压淤。在冲积母质中,粘土层的下面有砂土层(腰砂),可采用深翻措施。
3、施用膨化岩石类。珍珠岩膨化页岩岩棉陶粒浮石硅藻土等。在草坪建植中,不要用粉煤灰或炉渣(碱性)。
4、施有机肥。施C/N高的有机物料时,应配合氮肥的使用。

(三)砂质土壤的改良
1、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
2、翻淤压砂。
3、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
4、翻压绿肥。

(四)碴砾质土壤的改良
1、对耐旱的树木、灌木,渣砾含量<30%时,可以不改良。
2、栽花、种草时,大的渣砾应尽量挖走。必要时要过筛,去除渣砾。
3、渣砾过多如超过50%时,植物无法生长,应掺土或采用换土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