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人说茶】畲族的白茶传承

(2014-01-01 20:12:35)
标签:

白茶

白茶山人

方守龙

福鼎白茶

畲族

分类: 茶里茶外
· 关注公众号【白茶山人】,了解更多白茶山人专注于茶的故事。



  如果我曾是一名畲家人,一定会对这片山水极富感情。
  我在春天耕作,追求山寨里最美的采茶姑娘;
  夏季在山野放牧,放声歌唱;
  入秋后祭神狩猎,最冷的冬日里啜饮一碗暖茶。
  畲家祖先一路游耕,来到这背山面海的地方定居下来,一代一代生活下去。


  最早的畲族山歌也许是为了传承畲家历史,亦或许只是唱给心爱的人听。情至浓处,炽烈蓬发,于是便歌之咏之。

  多年后的今天,在采茶季的茶园里仍时有山歌声——闽东太姥山区畲家的茶歌。繁忙的茶季,姑嫂着起盛装,背上茶篓,山歌调子哼起来,劳作便如节日一般欢喜。

  畲族的“歌言”

  畲族有悠久的历史。“畲”字来历甚古,在《诗》、《易》等经书中就已出现,意为“刀耕火种”。畲族民歌七字一句,四句一首,讲究畲语押韵,第三句末字须是仄声。不少人能即兴编唱,有的歌手对唱一两夜而不重复。唱时用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唱,追求恬静、纤嫩、清秀、古朴。

  畲族人爱唱山歌,山歌便是他们的语言,畲族山歌被称为“歌言”。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自己的乐谱,多数民歌作品储存于畲民头脑之中,其音乐的传承主要靠口传相授。曾几何时,畲族人把唱山歌作为每个民族成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将善歌与否作为考评族人有无“肚才”的标志。


  或在茶园内,或在溪水边,或在山林中,往往以歌驱寂寞,远处有人听到,听出是年龄相仿的异性,于是此唱彼接,此呼彼应。山上常有人对歌,所以有人称畲乡是歌的海洋。

  畲歌随着畲语代代传承,根据《畲族叙事歌集萃》一书中记载,许多山歌中都有对茶的传唱。在讲述涉足青年男女爱情故事的《畲岚山》和《石莲花》中均唱到:“青山明月等娘来,敬了香茶歌喉开。小娘热情招待郎,姐妹烧茶成大帮。晏脯食了坐厅堂,一碗香茶捧分郎。小郎把茶接过手,姐妹商量便开腔。糯米做酒喷喷香,阿娘泡茶茶更香。食了香茶歌音清,歌源一出满山林”。当然,畲族姑娘在茶山上采茶时,还会唱一些《摘茶歌》、《采茶歌》之类的,而朗朗上口的《敬茶歌》则是每个畲民都得会的基本功。

  太姥山的畲家古白茶

  太姥山地区是畲民聚居之地,古白茶的制作承袭了华夏祖先最初的制茶技艺。自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畲民喜欢喝茶,家家种茶制茶,他们认为喝茶一可解渴,二可治病。畲族妇女更是勤劳纯朴,无论是刨番薯丝、拣茶籽、采茶叶样样精通。

  畲族人居住的山上无处不种茶、畲民无时不喝茶。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志记载:唐·咸通二年,惠明和尚建寺山中,和畲民在寺周围辟地种茶,至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闽东福安县志也载:这里在唐代就开始种茶,并有“比屋皆饮”之风。在一千多年前的福建长汀宣城畲族聚居点的上畲、中畲、下畲等村,就有“上畲上畲,无水煎茶”的民谚。


  茶溶于畲民饮食、劳作、会客、婚嫁、祭祀等日常活动之中,处处都能见到茶的身影,同时也通过委婉悦耳、高亢激昂的山歌唱出了自己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