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长篇纪实《人在“驴”途》之二十八:
“驴”上嵩山连天峰
http://img.blog.163.com/photo/d-mwhLy4k7vT0sDtBozmAA==/2613495158759008622.jpg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部惊世的《少林寺》、一曲悠扬的《牧羊曲》,恍若霎那间,世人知道了嵩山,嵩山走向了世界。
中岳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它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
中岳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有36峰,主峰峻极峰,海拔1494米;西为少室山,也有36峰,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
中岳嵩山,还是豫西驴友的后花园、练兵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高山之巅,深壑之阙,到处都会晃动着驴儿的身影,尤其是节假日,更是驴影涌动,驴情浮躁,驴声嘶嘶,驴蹄疾疾,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偃师的、洛阳的、郑州的、禹州的,........嗨,热闹的很呀!
这不,快半年没有上嵩山了,想的慌!中秋节快到了,也不想远行,还是带上儿子去登嵩山吧!
时间:2008年9月13日。
天气:晴。
驴队:绿营.山野户外+义马未名户外。
人数:39人(其中偃师19人,义马20人)。
5点30分自偃师出发,7点准时赶到嵩山脚下。等候义马的驴友,大约用了1个多小时,真正开始驴行,已经是8点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UpqdDHmmICryO46zZzbQlg==/2613495158759008628.jpg
今天的线路是驴友们常走的经典线路:玉皇沟——大御寨小御寨——磨肚石——鱼脊背——翠花峰——连天峰——将军殿。不过,对我和我家小驴以及义马驴友来说,都是一次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还没有走过这条线路呢!
义马驴头真爽、逸人,曾经与山野队的顺水顺风一起登过太白山,患难与共过,也因此促成了此次联合行动。因为真爽等知道一些嵩山的情况,所以这次来的驴友也是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老驴、强驴,搭眼一扑棱,还真的不含糊。相比之下,我家的小驴成了队里唯一的弱驴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ipC1Axf6EL_0J1BIaxA7fg==/2577747836717034219.jpg
进入玉皇沟,似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巍峨高耸的白石崖壁间,一条幽僻的峡谷蛇曲般通往深山;模模糊糊的驴道,一会儿在枝丫婆娑的树丛里蜿蜒,一会儿在斑驳陆离的河石间盘旋;走在峡谷之中,镶满白云的蓝天小了,光芒万丈的阳光少了,更多的是静谧、幽雅、古朴、原始的感觉。
http://img.blog.163.com/photo/qGC3x6LyusGkDmEggDeE4g==/2577747836717034228.jpg
对我而言,玉皇沟已经来过多次,尽管每次有每次的体会,但毕竟是故地重游、兴趣索然。对我家小驴来说,初来乍到,还是挺新鲜的,跑前跑后,上石跳崖,那兴奋劲儿可足了。不过,我还是不时得提醒他,安全第一呀!河石间行走,当心石滑;树丛中穿越,注意枝甩;尤其小心别让“洋拉子”给叮了,很疼的。
http://img.blog.163.com/photo/vlvW3Q4CO7Ag_jy3fI4AUw==/2613495158759008623.jpg
还好,一路顺利。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玉皇沟里的两个险道之所在——水帘洞和蝎子粘墙。
在到达水帘洞之前,有一处高约20米、坡度70度的岩壁,攀爬起来也挺难的,手扣凸石,脚踩石尖,亦步亦趋,战战兢兢,对于初次来者肯定是一个考验。不过,现在攀登起来好多了,因为有热心的驴友在此处打了铁环,系了铁链,安全系数高多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m2giqTDXGEectJN28reVSw==/2613495158759008625.jpg
所谓的水帘洞,就是在几乎垂直的两个绝壁间,悬夹着两块四方的巨石,人要从一侧的绝壁上攀沿10多米,上到两块巨石之间,从石间的狭小缝隙钻出,爬到巨石的上面,因为峡谷里经常有溪水流过,两巨石间自然成了溪水涟涟的水帘洞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1ejphIoLhnSdVViV1LHNFQ==/2613495158759008624.jpg
因为要照看我家的小驴,神经还是绷得紧紧的。攀登绝壁时,尽管有几名热心的驴友保护,儿子上的还是很困难,手抓不紧,脚在颤抖,心提上嗓,魄不附体,唉,唉,真有点后悔叫他来了!在我的高呼低唤中,在老驴的呵护鼓励下,儿子终于涉险过关,我也长出了一口气。
http://img.blog.163.com/photo/2Rrl66aUs8s1lXIlT8zwfw==/2613495158759008626.jpg
水帘洞里水不小,哗哗啦啦的,驴儿穿过,湿身湿包,象浇了一场透雨似的。背着背包是不行的,出口很窄很窄,只有先把背包扔上去,才能出这水帘洞的。
http://img.blog.163.com/photo/AiinonSiGLsDIAaucZxHZw==/2613495158759008627.jpg
http://img.blog.163.com/photo/1vahGe6nfmBWYon3tlhj2w==/2613495158759008629.jpg
前行不远,就是传说中的蝎子粘墙。在一个陡峭绝壁的半腰,有一处倾斜的二级岩崖,人要通过,必须手抓翘石,脚踏突岩,攀沿十多米。尤其惊心的是,在接近终点的地方,还得来个翻身动作。此处险道,是需要独立完成的,别人是无法帮忙的,而且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出一点小错的。
我在前面先走,给儿子做个示范动作,他在后面跟着,再后面还有人指挥着。因为不能回头看他,只有不停地提醒他,手抓稳,脚踩实,重心压低,莫往下看。毕竟,儿子也走过不少险道,尽管有点颤颤兢兢,还是有惊无险的过来了,阿弥陀佛!
坐在过后崖上,回头望着蝎子粘墙而来的驴儿,仔细想想,实在也没有什么难的,惊心动魄的感觉,主要来自心理反应,心魔在作崇。只要胆正、心细、气足、魄安,走起来就好受多了,也安全多了;否则,如果你魂飞魄散、心惊肉跳、手忙脚乱、颤颤微微,那自然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了。爬山然!生活然!人生亦然!信夫?
http://img.blog.163.com/photo/8W6vaDTNfRpNEudgPbfMEw==/2613495158759008630.jpg
过了蝎子粘墙,玉皇沟的路程也就结束了。前行不远,右拐,就开始登山拔高了。
这是一段很叫劲的驴道,海拔从600米要上升到1300米左右,坡度大约在45-60度之间,四周杂树丛生,密密匝匝,头上荫浓滚滚,阳光斑驳,脚下百草争荣,乱石斗艳,驴道曲折漫长,步步高升。
汗水,出足出够,不出了;毛巾,湿了拧干,再湿再拧干;累了,坐在石上歇歇,呼吸均匀了,重新上路;渴了,喝点水,吃点水果,补充补充。就这样,2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垭口,踏上了大御寨、小御寨的征程。
http://img.blog.163.com/photo/Re_uosuk61JqkKYiuRfYCA==/2613495158759008631.jpg
少室山,据传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们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山”。另,据《河南府志》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又称“御寨山”。
大御寨、小御寨在少室山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到少室山之山顶,骤然别开洞天,宽平如寨,而且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御寨”、“小御寨”,大、小御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大御寨、小御寨也是驴儿们常来的地方。因为地势平坦开阔,原始森林古朴、高雅,所以驴儿们经常在此安营扎寨,做饭、午休、联欢、娱乐。寨子呈不规则的三角形状,三个角四个地方均可以上下,东面有玉皇沟、玉皇二沟,可以通过;西面可以从少林水库、或少林寺门口上来;东南面,可以过磨肚石、鱼脊背,上到翠花峰,有多条路下山;西南面,能够下到少林寺景区的二祖庵出山。
走在大御寨、小御寨的原始森林之中,是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和享受,且不说林间小道的平缓、宁静、淡雅和迂回,仅散发着原始野味的清新怡人的空气,都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义马的驴儿还是很会玩的,不停地搜寻着可以采摘的野果,还好,几处黑珍珠似的野葡萄让他们摘了个够,我尝了,不好吃的,但是他们还是很兴奋,乐得屁颠屁颠的。
http://img.blog.163.com/photo/enXRqoxU6Q7_1jN7AWdiQw==/2577747836717034229.jpg
站在御寨东南面的一处万丈悬崖之上,可以近距离欣赏少室山诸峰,紫霄峰、翠花峰、连天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故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当地老百姓称为“九顶莲花山”,颇为恢宏壮观。
http://img.blog.163.com/photo/904C7i0nvjvkPpDmGhmRKw==/2613495158759008632.jpg
不过,此处还可以远距离看到磨肚石、鱼脊背两处令人毛骨悚然的险道,站在此处,你根本无法想像,人怎么能够从那么危险的地方过去呢?正好此时,“乐游游走部落”40名驴友,正呈“一”字排开,缓缓地经过磨肚石,让我把这悲壮的景观拍了个够。
http://img.blog.163.com/photo/Wr75Ou_Q8Qq9WVv8rHfZSA==/2577747836717034239.jpg
需要说明的是,“乐游游走部落”今天安排的线路与山野队完全相同,因为人太多,在玉皇沟里,他们改道从玉皇二沟上山了,此时已是11点40分,他们肯定是在赶时间,过去翠花峰后再午营吧!
http://img.blog.163.com/photo/rvuLSw3qIRSgok9NacYIdw==/2613495158759008633.jpg
在从大御寨下沟去磨肚石的路口,有一片倾斜的小树林,驴队停了下来,今天中午就在此宿营了。多数驴友都开始埋火造饭了,我和儿子简单得很,炉灶都没有带,嫌麻烦呀!铺上地席,先美美的睡一觉,喝点水,吃点干粮、月饼和水果,也就了事。衣服全部湿透了,没躺多长时间,就觉得浑身发冷,后悔没有多带件衣服呀!
http://img.blog.163.com/photo/EHqnufdtxT2MZPaYRGDpbw==/2613495158759008635.jpg
大家还没有吃完饭,又一队驴儿从正南方向姗姗而来,一问才知道,是绿营.山水队的,路上、八碗丝、豪哥、大茗、白帆......一群老驴有说有笑的来了。他们是从达摩洞、五花坪穿过,登上宝柱峰之后,又从二祖庵上来的,真厉害呀!其中还混杂有禹州的几个驴儿,可能是因为时间紧吧,匆匆而过,扬长而去。
http://img.blog.163.com/photo/MS6Cupkohm5HmfP3PpbXDg==/2613495158759008634.jpg
娱乐活动开始了,义马驴、山野驴、山水驴一个个粉墨登场,顿时,空旷的少室山上歌声四起,掌声雷动。歌者尽力吼,观者使劲掌,吃者仍在吃,色驴转着拍,......嗨,嗨,那光景真不错呀!
http://img.blog.163.com/photo/OPfTxNC_XpaSnqmbkaTwNw==/2613495158759008636.jpg
中午一点半左右,拔营启程。
先顺着小道下到沟里,U型左转,就到了嵩山上著名的险道——磨肚石。磨肚石,磨肚石,顾名思义,磨着肚子才能过去的绝壁岩石。在垂直的绝壁之上,有一绺很窄的石阶,一人手抓上面的凸起的岩壁,勉强可以通过。在这里,没有人能够帮助你,给予你的只能是语言上的鼓励;在这里,没有人敢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靠的只能是你自己;在这里,你把手交给了岩石,也就是把生命交给了岩石,你必须牢牢的抓住它,不能松动,不能打滑,等自己脚下蹬稳之后,再向前攀沿;在这里,你必须镇定和勇敢,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个规定动作,不出丝毫差错的走好你的每一步;......但是,你千万不要下望,脚下的万丈深渊,会使你不寒而栗、神志恍惚的。如果此处失足,说实在的,神仙都救不了你呀!我,已经经过几次,心里并不紧张。儿子,可是初次,我是千叮咛万嘱咐,挺揪心的!还好,我在前面示范,他在后面跟随,没费多大周折,安全到达对面。
http://img.blog.163.com/photo/Ts3cahb0Ft_FM9YPfwjIVQ==/2613495158759008637.jpg
过去磨肚石,下行到一个垭口,南北两面似乎都有路能够下山,不过,我告诉你:错!错!错!走不得的!两边均有绝壁万丈,很危险的。前几年,郑州驴友生姜,就是在此垭口南下探路,一不小心,滑下深渊,为驴友事业壮烈牺牲的。前车之鉴,后者之师呀!切记!切记!
垭口东行十多米,就到了嵩山又一险道——鱼脊背的起点。鱼脊背,这个形象的名字也不知道是谁起的,特逼真哩!那几乎是一个横切面为顶角只有20--30度、腰长约30--40多米的等腰三角形,底边牢牢地镶嵌在一个峡谷之中,顶角纵向形成鱼脊,从峡谷的西面缓慢上升到东面的翠花峰顶,鱼脊的长度大约有400米左右,就这样,绵绵延延,东西横亘在峡谷之上。鱼脊由光滑斜出的岩石组成,高低错落,如刀似剑。人要从鱼脊之上,手抓岩棱,胸贴岩壁,缓缓爬行而过,看者心惊,过者胆寒。
http://img.blog.163.com/photo/6-SVIO5IX9NA8fXDKTI1aQ==/2613495158759008641.jpg
为了安全,驴队安排老驴与弱驴、女驴相间插开,以便于相互照应。我当然还是要照顾儿子呀,我前他后,鱼贯而过。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很不适应,爬在鱼脊背上,动也不敢动,更不敢向两侧的深谷里张望了。我开始不断地鼓励他——“真正爬起来,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停下来,手抓稳,仔细看看两边的景色,看的次数多了,也就适应了,不怯了。”“在相对平缓的地方,大胆站立起来,深深地呼吸一下峡谷里的新鲜空气,很爽的!”“除了前面两处上没啥抓、下没处踩的险要处外,其它路段没有什么危险的,放心大胆的爬吧!”“只是一定要记住,看景不前进,前进不看景,思想要谨慎,精神要集中,不可掉以轻心呀!”.......嘿,嘿,还真管用的,没有走到半程,我发现儿子放松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问这问那,偶尔还站起来远眺一下。真的,人,有时候是需要鼓励或忽悠的,底气的升腾和高涨,会使弱者变得坚强、懦夫变成勇士!孩子如此,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我们在鱼脊背上爬行的时候,峡谷的正南方,一个突兀而起的山峰之巅,传来了驴儿的呼喊声。他们登顶之后高唱欢呼,把愉悦心情顺着空寂的峡谷传给了遥远的我们,真为他们高兴呀!那个山峰,我后来才知道,名曰剑鞘峰,据我所知,还没有偃师的驴儿登上过呢!我们大声询问:“你们是哪儿的驴呀?”答曰:“我是小鱼儿呀!”我又问:“是水中鱼儿吗?”他们回答了,可是因为太远,我没有听清楚呀!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巩义的驴队,搭话的是“温水鱼”,我们一起上的太白山,是个老朋友呀!
http://img.blog.163.com/photo/8vHfOWbpogOnTwtr4D7dhQ==/2613495158759008643.jpg
驴队继续在鱼脊背上缓慢地行进,在两处险要之处,水木年华和顺水顺风等老驴,还是很负责的停下来指挥大家顺利通过。我带着儿子,完全是手足并用,越过了一道道艰难险阻。在几处比较危险的地方,我们还用上了膝盖和胳膊肘,以至于我的膝盖和胳膊肘有四处都让岩石疵的盈着血,直到一周以后的现在还没有完全好。最不该的是,用我的新牛仔裤去和岩石摩擦,把挺好的裤子摩的毛东东的,回家后把妻子心疼得了不得,叨唠了我好几天呀!
为了照相,色驴“铁通”一马当先,急着过去,摄下这众驴齐过鱼脊背的壮观画面;色驴“疯狂的石头”走在了队伍的中后部,猴急猴急的,可也没办法,鱼脊背上是没法加队的;义马的色驴们,也毫不犹豫的掏出了相机,咔咔嚓嚓地拍个不停。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这些敬业的色驴们,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记忆!当然,我也带着相机,但是为了照看我家小驴,没敢分心拍照呀!
在鱼脊背尽头,就是翠花峰的峰顶。站在翠花峰上,迎着峡谷里吹来的阵阵香风,我长长地出一口气,心情也彻底放松了下来。毕竟,少室山上几处最危险的难关,我和儿子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挺自豪的!
回头再看看仍在爬行的驴友,我不仅扪心自问:我们这些驴儿,历尽千难万险,上刀山,下油锅,究竟为了什么呢?——练身乎?求异乎?赏心乎?悦目乎?聚胆乎?磨志乎?——似乎都有!似乎又都不准确!我茫然——
http://img.blog.163.com/photo/JpQjnFO0aJiLNXtNVsLm2Q==/2613495158759008642.jpg
山顶的巨石上,模糊地写着三个大字:翠花峰。让“疯狂的石头”为我和儿子照了几张合影,也就匆匆让位下山了,因为山顶的空间不大,陆续上来的驴儿们谁不想留个纪念呢!
下来翠花峰,要继续下行,再下到一个不太深的峡谷之后,才能开登连天峰。在通往峡谷的路上,一个声音飘然而至:“老大哥,你好呀!”抬头一看,原来是巩义的驴友“云天”老弟,好高兴呀!他和“千里光”、“温水鱼”三个,是我们一起上太白山认识的,因为曾经生死与共过,所以再次相见挺亲切的。一问,才知道,刚才就是他们在剑鞘峰上和我们打招呼的,所谓的“小鱼儿”,就是“温水鱼”。他们是最近才知道的那条驴道,很不错的,想上也很简单,就在下去的峡谷垭口,右拐有一条模糊的小道,顺道而行即至。又寒暄了几句,我们就分手了。再下行不远,又遇上了“温水鱼”,相互问个好,也就各奔前程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KI6672a_SIZrx9eUzv0xLg==/2577747836717034225.jpg
很快就下到了峡谷的垭口,穿过垭口是一路上山。坡度尽管不大,但是驴道很窄,只容一人通过,山石鳞鳞,偶会爬高上低。因为我们的队伍庞大,上连天峰的路又不太好走,所以只能走走停停。有个市领导带了两人,也来登连天峰,但是因为人多,想超过一个人都很困难,于是乎,他们只好知难而退,原路返回了。还有一群郑州的驴儿,与我们对穿,我们只好各自寻一个能错身的地方,让他们过去后再走。
攀登连天峰的过程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尽管也有几处危岩耸立、攀爬不易的险处,但是经过前面的道道险关之后,大家似乎对此处的险道都等闲视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aS__3rKZlB9-K1cCSKX_wg==/2577747836717034220.jpg
在接近连天峰极顶的路边,有一块向西倾斜的巨石,上面写着三个红色大字:连天峰。连天峰,又名“摘星楼”,海拔 1512.4 米,是少室山的最高峰。站在巨石之上,远眺南天,山河拱卫;东望太室,争艳夺魁;北视伊洛,白如银练;近观峰顶,林幽峰翠,云雾缭绕,瞬息万变;真是峰在天界,天在头顶,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陆续而过的驴儿,无不爬上巨石,摆出各种优美的姿势,留下这激动人心的瞬间。不过,在此逗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呀,长龙似的驴队,都得依次经过此处。
http://img.blog.163.com/photo/pZfpHzSoioLXoYqTSGVyWg==/2577747836717034221.jpg
前走不远,就到了连天峰的制高点,不过这里杂树丛生,空间小小,驴儿大都匆匆而过,没有停留多长时间。
越过峰顶,继续向南就开始下山了。
下山的道路是漫长的,从峰顶下到连天大峡谷我们大约用了一个半小时,海拔从1512.4米要降到大约800米,尽管坡度不是太大,但是大家都走得疲疲的;下山的驴道是复杂的,一路都是裸露的岩石,斑斑驳驳,林林总总,奇形怪状,千姿百态,走在陡峭的乱石丛中,安全这根神经始终是要绷紧的;下山的过程是紧凑的,前面年轻的驴儿们走的特快,后面年长的驴儿努力跟着,我和儿子走在中部,几乎是一鼓作气而下,连个调整的时间也没有的;下山的险阻是不多的,只有几处陡峭的岩壁是不能行走的,那就坐下来,慢慢地向下出溜吧,只要手有处抓,脚能够探到岩棱,也就有惊无险的下去了;........嘿,嘿,多亏是个大晴天,如果遇到雨雪天气,那肯定就不会这么轻松吧!
http://img.blog.163.com/photo/YbduF8-7O--1dyJw1AecoA==/2577747836717034226.jpg
下到连天大峡谷之后,有两条出山路可以选择,一条是顺峡谷向西,涉过漫长的长峡,进入三皇寨景区出山;一条是顺峡谷向东,一直涉峡出山,或者在半途右拐越过一个垭口,过将军殿下山。
我们选择了后者,一条相对较近的出山路,因为今天路上赶得紧,中途几乎没有一个象样的调整机会,多数驴友都走劈了,我和儿子也是说不出的难受呀!
顺着峡谷东行,驴道还算不错。很快就来到了拐往将军殿的岔路口,前行的驴友们很细心,摆着树枝做路标,不过,此处我还是很熟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2007年8月18日我初次驴行,就从这里走过的,跟的也是山野队,领队是“马导”和“奔腾的狼”,还有“小溪”、“山妞妞”等等驴友,印象很深的。不过,当时我们的路线是:将军殿——连天峡——莲花寺——待仙沟。就是在此岔路口折而向东,顺峡而下,半途翻过一个垭口,就是莲花寺了。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呀!
翻过垭口,向下不远,就是将军殿了。整修一新的将军殿,比原来漂亮多了。殿里住着一个长发盘起的年轻道士,很热情的。殿旁,有从山上引下的甘泉,清凉凉的,饮用、洗刷均可。殿前,有一块光溜溜的平地,放着不少凳子,可以坐下来欣赏高峻的少室山脉。不知是谁提议,全家福就在此照了,于是乎,全队合影、偃师驴合影、义马驴合影、女驴合影、驴头合影,就这样诞生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T0OdHJ3JJIZW7eunYXGGJA==/2577747836717034227.jpg
从将军殿下来的一段路,好走多了,但是,看着大家歪歪扭扭的样子,就知道都累得够呛。我的突出感觉,就是脚底板生疼生疼,特难受呀!儿子似乎比我好点,他恢复的肯定比我快的,能够圆满完成今天的驴程,对于他来说,既是一次身心和毅力的考验,也是一次意志和胆量的磨练,不管他怎么想,我认为对他今后的成长肯定是有好处的!
大约下午6时左右,我们顺利出山。与义马的驴儿们告个别,就各自乘车回家了。
一天紧紧张张的驴途结束了,一篇纷纷扰扰的驴文也该杀青了,还是添一首词作结吧!
念奴娇.登连天峰
中岳嵩山,近中秋、别有一番秀色。群驴齐上连天峰,著下壮观一页。玉皇沟里,蝎子粘墙,水帘洞清澈。御寨风光,嵩峰酷似莲叶。绝壁半腰磨肚,骑上鱼脊,挥汗爬翠花。云间惊叹群山低,仰天长啸来也。禹王新居,涂山氏栖,千古为人说。沧桑依旧,莫问汗雨何结?
偃城浪子
2008.9.23
(感谢疯狂的石头、铁通、义马的真爽等驴友的精彩照片!感谢顺水顺风、水木年华等驴友对我家小驴的关心、照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