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胡适《希望》诗中的兰花草

标签:
胡适希望兰花兰花草鸭跖草 |
分类: 朋友 |
也说胡适《希望》诗中的兰花草
——京城王德B《兰花草》读后②
(2018.12.11)
胡适友人熊秉三,
清末民前曾高官。
时居西山育人才,
送花有品当是兰。
原诗七行得印证,
明确“兰花却依然”。
十行“移兰入暖房”,重申非草简称“兰”。
至于一行之称谓,
凑字找韵是发端。
花树花草皆成词,
兰花属草无疑难。
自古诗人非花神,
大多未过花名关。
至于春蕙建寒墨,
心思不在分类间。
再说兰花能过冬,
兰花草生只一年。
最后“添得许多香”,兰花草也难比肩。
【附1】胡适《希望》
(1921.10.4)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注】
一、胡适写下这首原题为《希望》的诗,是在1921年。那年夏天他到(北京)西山去,友人(清末、民国名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含有“兰”字的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二、兰花草,别名为竹叶草、鸭跖草;科属:鸭跖草科、鸭跖草属。形态与分布:一年生草本;茎多分枝,下部匍匐,节上生根。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钝,两面多少被柔毛,无柄或近无柄;叶鞘筒状抱茎。苞片具柄、折叠、基部不连合。聚伞花序2个,每个花序1-3朵花,花略伸出苞片;萼片3片、膜质、绿色;花瓣3片,上方2片深蓝色,卵形,下方1片白色;发育雄蕊3枚。子房淡绿色,蒴果长圆形,2室,每室种子2粒。分布我国至朝鲜、日本、俄罗斯和北美洲。校园常见野草,生于阴湿处。
三、这首小诗,看似描写花或草,且生动入微,实则花外有音,有所寄托。倘将花或草代之以“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是不是会恍然大悟?
【附2】
“台湾校园歌曲”《兰花草》
(曲作者为陈贤德、张弼)
(词作者佚名,但显系改编自胡适的《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还请参见:
黄螓-《兰花•兰草•兰花草》